对口援疆让喀什品牌“叫响”粤港澳大湾区
信息来源: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 发布时间:2023-11-06 18:01:08
人工智能朗读:

  新一轮援疆工作启动以来,广东援疆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深化“广东企业+新疆资源”“广东市场+新疆产品”“广东总部+新疆基地”模式,助力打响喀什品牌:通过“引客入喀”工程,促进粤喀人文旅游交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打造喀什区域旅游品牌;通过消费帮扶,拓展线上线下渠道,助推喀什优质产品走向粤港澳大湾区和全国市场;利用喀什资源、地缘优势打造新疆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光伏、纺织、服装、甜菜、优质瓜果、绿色蔬菜等六大产业链,通过喀什综保区和“大湾区-中吉乌”中亚/南亚/欧洲多式联运班列等,让喀什品牌“叫响”粤港澳大湾区,走向全世界。2023年7月,粤港澳大湾区首趟“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班列顺利开行。

1.jpg

  2023年7月,粤港澳大湾区首趟“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班列顺利开行。

  喀什文旅品牌享誉粤港澳大湾区
“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不到古城,不算到喀什。”近年来,为更好地落实“文化润疆”“旅游兴喀”战略,促进人文旅游交流,广东援疆打造喀什区域旅游品牌,促进受援地休闲农业、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协助受援地做好旅游规划设计,帮助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广东媒体资源广泛宣传推介喀什旅游资源。

  在广东援疆的大力支持下,以广州、深圳开通直飞喀什航线为契机,持续推进“引客入疆”“引客入喀”,开展“百万广东人游新疆”活动。丰富多样的粤喀文旅招商引资对接活动,为喀什文旅产业提供了文博会、旅博会、旅游文化节等展示平台,多角度挖掘了喀什优质旅游文化资源,推出了喀什旅游品牌、旅游产品和旅游特色路线。据统计,仅上半年,喀什地区共接待游客16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0.4亿元。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喀什更是成为全域旅游的受益者。

  海仁沙古丽从小在喀什古城长大,大学毕业后曾在外地工作。这几年,她看到喀什古城的繁荣景象,回到家乡成为一名讲解员。这份工作不仅方便她照顾家庭,还给她提供了满意的收入。“有很多内地游客来喀什旅游,大家都十分喜欢古城,有些人还留在这里创业呢。”

  自2010年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深圳作为19个援疆省市中唯一的计划单列市,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的喀什市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深圳将开展文化旅游合作作为援疆重点工作之一,先后援助创建了喀什古城、塔县帕米尔景区两个5A级旅游景区,红其拉甫、坎儿洋村两个4A级旅游景区,并全力推动喀什市和塔县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建成了喀什大学旅游学院,连续三年在深圳举办“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旅游专题推介会,在深圳打造全媒体传播平台,助推喀什文旅高质量发展和深喀两地文旅融合发展。

  广东援疆还搭建了粤新两地多层次文化艺术交流平台,鼓励喀什地区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赴粤开展专题演出或专题艺术展览,让独具特色的喀什文化“叫响”了粤港澳大湾区。两地还互派演出团队,推动粤新两地优秀剧目互动演出,促进两地优秀文艺团体交流互鉴。

  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谢海生告诉记者,深圳援疆打造了音乐剧《拉齐尼·巴依卡》并推动全国巡演;发起创办并支持塔县连续举办了两届“帕米尔之声·2022首届国际民族音乐节”,打造永不落幕的高原国际艺术盛宴;支持组织大型音舞诗画《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是个好地方》在深圳成功巡演;推动喀什“飞越彩虹维吾尔族童声合唱团”赴北京和深圳参加演出交流活动;支持创作《喀什古丽》《发现喀什之美》等一批彰显新时代“文化润疆”内涵的文化艺术精品;推动深喀两地文艺界开展深层次、多形式文艺交流活动130余场次,让文化音乐歌舞”舞动”大湾区,全面构建深喀两地文化交流新格局。

  以舌尖上的喀什美食美味"飨"大湾区居民
伽师县和夏阿瓦提镇夏勒克村新梅种植户阿不来孜·喀依木今秋特别忙,他家的新梅优质优产,前来洽谈收购的客商络绎不绝,17亩新梅卖了85万元,引得村民羡慕不已。

  被称为“果中之王”“紫玉圣果”的伽师新梅,是高端水果市场的新秀。近年来,广东援疆利用伽师县新梅产业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园区建设等方式,成功打造了伽师新梅小镇等4个乡村振兴示范点,粤伽新梅现代产业园获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围绕新梅育苗、标准化种植、分类采摘、加工销售、产品包装、冷链物流等流程,广东援疆引进京东、汇源、百果园等17家关联企业,形成了一条以新梅为主打产品的产业链,打通了新梅销往全国的市场和零售终端,全产业链带动就业15万余人,全县人均年增收5000元。

  广东援疆还推动伽师新梅连续两年亮相广州“小蛮腰”和佛山千灯湖等粤港澳大湾区地标建筑,推出了“瓜墩墩、美梅”等微信表情包等文创产品,并开通了“疆品南下、粤品北上”平台,通过广东中荔、美伽电子商务等外贸企业打通新梅海外市场销售渠道,助力伽师新梅远销东南亚和中亚国家。今年8月21日,载有20吨伽师新梅的冷链车从伽师县发车,通过海运抵达马来西亚,实现了伽师新梅出口“零的突破”。

640.png

  深圳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联合百果园集团共同举办第五届新疆水果节。
为了助力新疆优质农产品进入大湾区高端市场,今年5月,深圳机场集团与新疆机场集团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联合启动“深疆空中丝绸路”特色农产品运输项目。深圳百果园集团还推出了“新疆水果节”,全国5000余家百果园门店销售新梅、葡萄等新疆水果累计订单量突破80万单,不但帮助喀什果农纾困解难,还“叫响”了新疆水果品牌。
新一轮援疆工作启动以来,广东援疆实施“疆(喀)果粤销九进入”工程,建立了1000余家展销中心、直营店、门店、专柜等;在喀什打造了多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建成1400余座现代化大棚,带动7200人就业;推动“100个农夫”创业项目,带动3.2万名农民脱贫;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果蔬喀什供应基地入驻商户862户;建成占地面积1300亩的广药集团中草药种植生产基地,主要种植板蓝根等品种,年亩产可达500公斤;华南特色农产品采摘基地现有64个草莓温室大棚和36个火龙果温室大棚,每棚年产值分别达6万元和18万元……
记者在喀什地区疏附县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看到,上千座大棚里种植着豆苗、菜心、红菜苔等高价值广东叶菜,主要销往广州、深圳、香港等城市,开辟了粤菜疆种、疆菜输粤新模式。疏附县种植的广东叶菜因其优良品质和错峰销售优势赢得了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也让当地农民种植广东叶菜的收入远高于传统作物。

  让喀什品牌通过产业援疆走向世界

  阿则古丽2016年一毕业就进入新疆东纯兴集团(以下简称“东纯兴”),是伴随企业一起成长的老员工。“我现在是三级技师,每个月工资之外还有1650元的奖金补贴,加起来能有近7000元。”
总投资39.4亿元的东纯兴项目,是全国援疆省市中投资额最大的产业援疆项目,也是新疆单体最大的纺纱项目,总规模为100万纱锭。作为广东援疆的标杆项目,自建成投产以来,集团年产值从5.2亿元一路攀升至2022年的29亿元,今年有望实现34.5亿元;目前集团八成以上员工为少数民族员工。依托该项目建设的兵团草湖广东纺织服装产业园还荣获了“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称号。项目对促进当地就业与经济发展,发挥兵团稳定器、大熔炉、示范区作用,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东纯兴集团副总经理李加云告诉记者,新疆拥有丰富的棉花和劳动力资源,在援疆产业转移导向下,东纯兴来到喀什,将棉花资源就地转化成产品,让新疆棉生产的高附加值纺织产品走向全国和海外市场。
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伽师县和兵团第三师。按照“引进一个龙头、带动一个产业、形成一个集群”的发展思路,广东各援疆工作队深入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随着一个个工业项目破土动工、一批批产业援疆项目落地生根,广东援疆实现了粤港澳大湾区资金、市场与新疆受援地政策、资源无缝对接,助力受援地依托现有产业平台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链。

  喀什综合保税区

  作为南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喀什综合保税区,今年上半年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额191.6亿元,同比增长283.2%。盐田港喀什综保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平表示,喀什综保区由深圳港集团运营,该集团通过援疆把盐田港世界大港的品牌和经营综合保税区的先进经验带到了喀什,利用盐田港海铁联运的优势,积极推动深穗喀-中亚南亚货运班列常态化运作。今年7月,粤港澳大湾区首趟“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班列正式开通。“未来还将加速综保区物流、进出口贸易、跨境电商等多方面协同发展,打造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和辐射中亚南亚的特色物流平台。”

  喀什地委副书记、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林国华告诉记者,“十四五”以来,广东共为新疆受援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287个,协议总投资额达1744.9亿元,新增就业岗位6.83万个,基本形成光伏、纺织、服装、甜菜、优质瓜果、绿色蔬菜等六大产业链,产业援疆逐渐从“输血”走向“造血”,谱写了富民兴疆新篇章。

附件下载:
相关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