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乡村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部署要求,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在深圳市对口领域持续开展帮扶协作示范项目创建活动。其中,“耕耘者”振兴计划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的典型项目,是2022年深圳十大帮扶协作示范项目之一。自4月24日起,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计划每周在官方公众号上介绍一项帮扶协作示范项目,本期“耕耘者”振兴计划具体介绍如下:
“耕耘者”振兴计划2022年深圳十大帮扶协作示范项目之一
“耕耘者”振兴计划以人才振兴为切入点,探索具有互联网特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新乡村人才培养路径、工具和方案。项目由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指导,腾讯公司出资5亿元,面向乡村治理骨干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开展免费培训,实现从人才振兴到产业振兴的全链路贯通。
政企合力推动:全新实践模式在全国开花结果
截至2023年3月,该计划已经落地全国28省,线下面对面培训30720人。在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统筹指导及各前方派驻机构大力支持下,面向深圳对口地区组织培训班19期。“村级事务管理平台”“粤治美”等数字化治理工具已在全国超6600个村庄启用,覆盖125万人。“为村耕耘者市集”已汇聚全国22个市县的百余款农产品,直接创造经济收入超过2300万元,为乡村产业兴旺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动力。
2023年4月13日,正值“耕耘者振兴计划”发布实施一周年。2022年4月13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实施“耕耘者振兴计划”的通知》,全面启动实施“耕耘者振兴计划”,计划利用2022年至2024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线上培训100万人,线下培训10万人的目标。截至2023年3月,该计划已经落地28省,线下面对面培训30720人,在这一年里,数字化工具起到的作用突出,助推了乡村治理更加高效便捷。
注重数字化工具普及,助推乡村善治更高效便捷乡村治理的法宝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要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耕耘者振兴计划”构建了线上学习平台和线下培训体系。其中,线上依托微信生态,以小程序形态推出“为村耕耘者”知识分享平台,定向服务以村支书为主体的乡村治理骨干、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及家庭农场主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并推出首个数字乡村治理工具“村级事务积分制管理”工具,将 “积分制”乡村治理有效模式,开发为利于推广的数字化工具。
将乡村治理工具搬到网上
如何将“积分制”“清单制”等真正变成一个个易用可用能推广的工具?随着“积分制”数字化需求的浮现,乡村版OA“村级事务管理平台”应运而生。以往需要一袋袋档案记录的文件,绑定“积分制”规则后,平移到网上,登记、审批和公示的一套流程被打通,村民们通过此数字化平台,逐渐建立起云端上的党群服务中心。
数字化工具是“耕耘者振兴计划”培训“可持续”的关键。学以致用的数字化工具,不再让“寓教于学”仅局限于单次的培训,而是成为了乡村治理这趟长跑旅程的持续推动力。科技能力、数字化能力是腾讯的核心力量,也是深圳的力量,通过这种力量为乡村赋能,以此真正地为乡村带来面貌改变,实现乡村振兴。
自从村级事务管理平台上线后,越来越多的村庄把村级事务搬到网上,例如山西运城河津市樊村镇西磑村就把村务公开、环境卫生、邻里纠纷、村规民约等村级事务放在网上,事件处置全流程公开透明,让村民更放心、更安心,因此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喜欢使用这个小程序。在“村民说事”的板块,不管大事还是小事,甚至一些不好说的事,只要提出来,就会有专人回复办理。村民薛效军提到,村里有大办红事的风俗,高额的开支让绝大多数村民无法承受,但碍于是老一辈流传下来的传统,大家伙只能照办,尽管宴席都不愿意请,但都不好意思破这个例。前不久,就有村民在网上说起这个事,村委会主任薛民看到后立马在平台上进行议事,最终,“村民家过红事前议事不摆宴席,不大操大办”形成决议,写进了西磑村的村规民约。
“为村耕耘者”囊括了农业技术、课程方法等农业领域专业内容和日记本、专题社区等交流区域,为培训干部提供乡村版的“百科全书”;“耘植保”具有AI智能识别农作物病虫害的模块,为村民们提供组件,针对性解决农作物种植和管理问题。据了解,“耕耘者振兴计划”还将为优秀的“耕耘者”提供更多的产业激励机制,真正实现“培养一个人,带动一个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