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无障碍浏览 关怀版 繁体
  • 智能推荐

畅谈“百千万工程”的深圳贡献:力度前所未有 书写多赢新篇
信息来源: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 发布时间:2024-04-11 11:00:50
人工智能朗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里,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一年来,我国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在落实区域重大战略方面推出一批新举措,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

  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深圳市省内对口帮扶协作地区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接受深圳特区报记者采访,点赞深圳在落实“百千万工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作为与贡献。

  为河源绿色崛起贡献深圳力量

  “河源的乡村从脱贫到迈向振兴,离不开深圳一直以来的倾力帮扶协作,离不开深圳干部们的辛勤付出。”全国人大代表、河源市和平县瑞丰种养专业合作社经理刘丽萍感慨道。刘丽萍是一位“新农人”,她说,近年来合作社所在的乡镇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在深圳福田区帮扶协作下,不仅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更让人激动的是带来了乡村产业的兴旺。

  深河帮扶情,源源不竭力。从20世纪90年代的非制度性帮扶,到2013年对口帮扶关系全面形成;从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的设立,到深河共建项目遍地开花;从脱贫攻坚圆满收官,到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在产业共建、乡村振兴、社会民生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

  “而今,河源与深圳从单向帮扶转变为双向奔赴协作,在广东吹响全面实施‘百千万工程’号角的背景下,深圳更是投入了前所未有的力度,助推河源高质量发展。”刘丽萍说。此次全国两会,她也重点关注科技赋能“百千万工程”等问题,为老百姓谋福利,为乡村发展助力。

  会前,全国人大代表、东源县三红糯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肖丽梅先后到东源县曾田镇、龙川县黄布镇的食品生产企业等地调研,了解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肖丽梅见证了这些年家乡的点滴变化。她说,“深圳通过派驻帮扶协作,实现了从‘输血式’帮扶转向‘造血式’协作,为河源带来特区先进的发展理念。”

  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结下深情厚谊,取得丰硕成果。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指挥部深入推动河源市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瞄定“百千万工程”目标,把深河帮扶协作事业融入到高质量发展大局,为河源加快实现绿色崛起贡献深圳力量。

  打造“特区+老区”高质量发展样板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咨公司联合印发《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情况监测报告》,从产业协作、消费帮扶、医疗卫生、营商环境4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深圳汕尾对口合作工作经验,充分肯定了对口合作成效。

  全国人大代表、海丰县梅陇镇梅陇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高剑川从珠三角地区回到家乡,接任该职位的同时,也接过了乡村振兴发展的大旗,与村里干部群众一道埋头苦干,为乡村振兴而奋斗。

  他对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尾深有感触,“‘特区就在家门口’,正在热火朝天建设中的深圳市—汕尾市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就位于梅陇镇,相信借助深圳对口帮扶协作的力量,汕尾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将更加蹄疾步稳。”

  据介绍,两市全力推进产业协同发展,立足深汕合作拓展区,高标准打造深圳市-汕尾市产业转移合作园区,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配套、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产业。

  聚焦补齐民生短板,深圳出资16亿元援建深汕中心医院,获批成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让优质医疗服务辐射粤东地区、惠及更多群众;援建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建立本硕博一体培养体系,并带动汕尾基础教育补短提质。

  “作为农村基层干部,我深知农村工作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深入学习与借鉴深圳经验,持续把工作着力点精准凝聚到富民增收、改善环境和保障民生上来。”高剑川说。

  十余年来,深圳市委、市政府不遗余力帮扶支持汕尾,建立了高层推动、部门互动、发展联动长效机制,投入财政帮扶资金超100亿元,促进社会产业投资1500亿元,推动落地产业项目180个,并全面主导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建设发展。同时,汕尾充分发挥土地、海洋、能源、农产品和技能人才等资源优势,助力深圳企业做优做强,开辟了“湾区一体、深汕同城、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为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作出深圳贡献

  深圳与汕头的对口缘分始于2021年7月,首批75名干部帮扶汕头三区一县13个镇。去年6月,结合产业协作新任务,增派19名干部。

  两年多来,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对口帮扶协作工作走深走实,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2.2亿元,与深圳结对的1区3镇14村入选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

  “深圳以‘百千万工程’为总抓手,对口帮扶协作汕头,不断深化产业、就业、人才、科技、民生等领域帮扶协作,以‘头号工程’的力度,高标准、实举措促进了汕头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展现了深圳的担当和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天亿马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马学沛表示。

  汕头的高质量发展,与深圳同频共振、彼此协同。在强化产业协作方面,深圳、汕头两市已挂牌成立6个区(县)共建特色产业园,支持汕头在深圳设立了7个“反向飞地”,首批43家汕头企业入驻;在壮大乡村产业方面,深圳除了安排2000多万元支持南澳县后宅镇西山科技农业休闲综合体项目建设,还谋划了75个见效快、收入稳的小产业项目,推动村集体经济“进阶换挡”。

  指挥部还将乡村建设作为落实“百千万工程”的基本任务,持续改善县镇村发展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助推绿美广东建设,完成苗木种植1.5万株;改善乡村风貌,安排1.7亿元资金,支持当地开展人居环境整治,26家帮扶单位筹集资金实施了120个微实事项目,解决了一批当地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据了解,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具有“特区+特区”“核+副中心”的特殊性,两年多来,深圳助力汕头抓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不断深化两地深度协作,为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作出了深圳贡献。

  “我对深圳的对口帮扶协作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深圳能继续发挥科技产业市场优势,强化深汕创新协同和产业协作,实现更高层次的双向赋能、共赢发展,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更大贡献。”马学沛说。

  2023年以来,广东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并将其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全面推进。

  深圳坚决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部署要求,力争更好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深圳市与河源、汕尾、汕头、潮州市及惠州市惠东、博罗、龙门三县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深圳市十个区(合作区除外)分别与汕头、河源、汕尾、潮州、惠州5市23个县(区)建立结对关系。

  过去一年来,深圳充分发挥对口帮扶协作优势,在省内对口地区着力推进产业共建,大力发挥一批批重点项目效能,提升乡村发展水平,合力奏好“交响曲”、共绘“一张图”。

  产业共建不断深化激发发展内生动力

  2023年以来,一场以产业有序转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动仗”在广东全面打响,深圳亦全力推动与对口地区产业共建工作走深走实。

  园区共建是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近段时间,深圳市-汕尾市产业转移合作园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揭牌成立,罗湖-潮安合作共建产业园区正式揭牌,汕头一批标志性项目加快建设……在广东省内,协作“新高地”不断凸起,产业合作园区共建步伐按下“快进键”。

  去年以来,深圳搭乘“百千万工程”东风,完成河源、汕头、汕尾、潮州共建产业园区尽职调查工作,研究起草共建产业园区实施方案,明确共建园区选址、共建模式、重点任务等具体内容。如今,深圳正在省内加快共建4个市级产业园,在对口的23个县共建一批县级产业园。一个个主平台迸发出产业有序转移的乘数效应,激活了县域振兴的内生动力,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省首个反向飞地“汕尾创新岛(深圳)”,成为创新集群资源引进的“飞地综合体”,促进汕尾在科创、人才等方面深度融湾;入驻河源龙川(宝安)科技创新中心的广东瑞邦智能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落户龙川产业园后茁壮成长,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上规的迅速发展。

  一个个“联姻”项目、一座座“飞地研发中心”、一项项科研成果……多个“反向飞地”陆续在深圳启用,是深圳与省内对口帮扶协作地区累积的深情厚谊而结出的共赢之果。如今,深圳与对口地区正加快形成“总部+基地”“企业+资源”“研发+制造”“市场+产品”等协作模式,以产业协同发展引领对口地区全面振兴。

  此外,深圳还在省内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建立深圳精品展销中心,集中展示深圳数字创意、智能终端、全屋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等工业新产品,实现从“深圳买”到“深圳卖”“单向帮扶”到“双向奔赴”的新转变。

  聚焦民生项目建设绘就民生福祉画卷

  近日,由万科集团在汕头援建的9所幼儿园陆续正式开园,新增学位3000多个,填补了隆都镇、盐鸿镇等地的公办托育空白,助力汕头实现乡镇公立中心幼儿园全覆盖。

  这仅仅是深圳在对口地区民生建设的一段缩影。去年以来,深圳聚焦民生急难愁盼的“痛点”和“堵点”,高效推进民生帮扶协作项目,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安排3500万元左右的专项资金,改造提升13个基层医院(卫生院)就医环境,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指挥部推进河源市启正学校扩建、河源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建设等社会民生类帮扶项目;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尾指挥部积极对接教育、卫健等部门,接续支持深汕中医医院、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等重大民生项目,并推动解决中学宿舍楼建设、乡镇远程医疗等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增进老区民生福祉。

  一直以来,深圳持续推动重大帮扶协作项目,打造成为深圳帮扶协作的名片项目,造福对口地区人民群众:各投入16亿元援建的深河人民医院、深汕中心医院极大地提升了河源、汕尾乃至整个粤北、粤东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广师大河源校区、深河中学、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等一批重大援建项目持续发挥效用。深圳帮扶协作成果和印记遍布河源、汕尾、汕头城乡,深圳帮扶协作品牌、口碑更加深入人心。

  构建全产业链提升乡村农业发展水平

  一方面,深圳立足对口帮扶协作地区现有的产业资源、生态资源等,协助当地发展特色农业,使其逐渐成为壮大县域经济的重要“助推器”。

  在汕头市澄海区,狮头鹅产业城建设正酣,深圳投入帮扶资金3272万元,项目建成后,将助力澄海成为中国狮头鹅产业促进中心、技术交流中心、品牌推广中心和文化传播中心;深圳支持汕尾举办了荔枝节、开渔节暨海鲜美食节、丰收节等系列活动,10余家汕尾农业企业项目借“食博会”契机达成新合作,专场推介引资2亿余元;在河源市紫金县,深圳市龙华区专项支持1000万元,助力中国蝉茶交易中心的配套建设,进一步擦亮“中国蝉茶之乡”的金字招牌。

  在做好“土特产”文章中,深圳还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譬如,汕头指挥部按照“一区一示范、一镇一园区”的思路,在帮扶镇集中成片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汕尾指挥部则重点扶持城区海产品、陆丰红薯、陆河青梅、海丰油粘米等5类特色农业产业,在当地建立起农副产品展销中心等。

  另一方面,深圳以“圳品”为纽带,推动对口地区从生产初级农产品向生产优质、品牌农产品转变,也使区域产品品牌具有更高的知晓度和辨识度。据统计,汕头的江畔火龙果、晨旺鲜牛奶等31个产品获批“圳品”;汕尾14款产品通过“圳品”审定,助力“土特产”进军大湾区;24款河源农产品入选第三届“海推海选 联展联销”深圳消费帮扶“百强好产品”,19家企业的29个产品获得“圳品”……

  一头是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一头是湾区人民舌尖上的幸福,深圳在价值链、供应链上,构建全产业链式协作,针对消费帮扶产品“买卖难”问题,强化“线上和线下”“政府和市场”“机关和企业”三协同,着力构建农产品从源头到市民餐桌立体式、全方位供应链条,畅通珠三角销售渠道,反哺带动当地乡村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附件下载:
相关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