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深圳以其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开放的国际视野,帮扶对口地区的资源禀赋、文化特色、产业基础深度融合,共同谱写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这种“深圳赋能+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不仅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贡献了深圳智慧,也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
文化赋能 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所在。深圳的文化助力不仅停留在表层展示,更注重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和创造性转化。通过文化品牌打造、人才培养、文化产业发展等,多管齐下,深圳为帮扶地区培育了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生态,让乡村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特色产业支撑。
近日,“春山可望,茶韵蔓发”茶文化助力“百千万工程”启动仪式在深圳市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促进中心举行。“以茶传文、以茶兴产、以茶育才”为核心理念,通过政企协同、产教融合、文旅联动的创新模式,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注入茶文化新动能。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福田区人力资源局、福田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关爱办、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中国邮政福田分公司、深圳报业集团及下属多个单位联合各行业协会专家出席本次活动,共同为“百千万工程”助力。
科技引领 驱动农业完成现代转型
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将最前沿的农业科技应用于“百千万工程”,通过生物育种、数字农业、智能装备等领域的突破,为传统农业注入新动能,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日前,深圳市工信局、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会同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尾指挥部,在汕尾成功举办“‘携手共赢’产业对接会——走进对口地区系列活动”的首场活动。来自人工智能、机器人、设施农业、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和生物育种等领域的15家深圳企业与汕尾的20多家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现场开展合作交流,气氛热烈,互动频繁,部分企业现场达成意向合作。
同时,为响应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把“好品种”变成“好产品”,让深圳农业科技成果输向全国大市场,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深圳举办首场“2025年农业科技成果对接会”。对接会上,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集体亮相,来自深圳的14个优质玉米、水稻品种“现场路演”。在对接活动中,深圳整合对口地区种植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等资源,助力深圳与对口地区共同完善农业产业链、迈向全国大市场。
产业融合 聚焦重点实现精准发力
深圳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完善、产业体系健全、龙头企业集聚的优势,通过构建“生产-加工-流通-消费”全产业链条,推动农业产业向高端化、智慧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形成具有深圳特点的农业新质生产力。
广西百色市田阳区2025年深度融合粤桂协作资源,通过生态建设与产业联动,推动现代林业向绿色化、集约化、效益化转型升级。赋能林木加工、光伏发电和光储超充产业融合发展,聚焦打造绿色低碳生态经济产业,一场东西部协作的低碳实践正在广西百色田阳区上演。
在产业共建方面,深圳市对口河源、汕头、汕尾、潮州等省内4个市级合作园区基础设施及产业空间载体建设全面铺开,出台园区招商引资政策,累计举办各类招商引资对接活动100余场,新引进超亿元项目26个,实现工业产值达到33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