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扶贫协作和合作交流办2020年工作计划
信息来源:深圳市扶贫协作和合作交流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4-01 16:56:07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做好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围绕对口地区贫困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目标,坚持脱贫攻坚目标标准,坚持精准扶贫方略,坚持先行示范的要求,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帮扶机制,丰富帮扶内涵,统筹推进9省(区、市)对口支援、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帮扶各项工作,助力对口地区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不折不扣完成剩余脱贫任务。聚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以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为手段开展脱贫攻坚决胜工作。支持对口地区对未脱贫的县和贫困人口进行全面梳理排查,全面掌握贫困地区基础条件、贫困底数、贫困程度、致贫原因等有关情况,共同排查整改影响脱贫的突出问题,明确脱贫任务书、时间表,实行挂图作战,细化责任,确保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为高质量完成脱贫任务,坚持目标标准,强化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

  (二)深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以消费扶贫创新为重点推动社会扶贫。一是抓“1+N”消费扶贫平台建设。加快建设深圳市消费扶贫中心,辐射带动各区扶贫超市、展销中心提质增效。依托中国慈展会、中国社会扶贫网广东馆、广东省扶贫济困日等平台,加强消费扶贫资源对接。二是抓龙头企业带动。深入开展“深企帮千村”行动,鼓励腾讯、平安等深圳龙头企业推广平台、科技、金融开展帮扶的经验做法,带动更多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做大做强本来生活网等电商平台,多渠道帮助对口地区拓展粤港澳市场。三是抓产品品牌建设。发挥深圳理念、技术、资金等优势,支持对口地区打造消费拳头产品,鼓励深圳企业到对口地区建立菜篮子基地,实行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支持有条件的特色产品纳入“圳品”体系管理。实施农产品“四进”行动(机关、学校、医院、国有企事业单位)。

  (三)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考验。以先行示范的标准建立健全扶贫工作机制,着力提升我市扶贫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一是完善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前方指挥部(工作组)制度化建设,完善信息交流和报送机制。二是加强干部人才管理。协助加强扶贫领域党风廉政建设,指导前方机构、工作组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加强扶贫干部规范管理。三是加强资金项目管理。修订出台《深圳市对口支援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建立资金、项目规范管理体系,健全帮扶资金使用绩效定期评价机制,开展日常工作巡查和联合督查督办,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让深圳的扶贫协作和合作交流工作经得起历史、群众和实践的检验。

  (四)接续推进减贫工作。在脱贫攻坚基础上,协助当地做好边缘贫困人口脱贫工作,突出帮扶当地公共服务补短板和村容村貌环境整治,做好与乡村振兴衔接,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探索经验。

  (五)强化脱贫攻坚总结和正面宣传。进一步加大深圳对口支援宣传力度,组织各级媒体,特别是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通过报纸、电视、新媒体等媒介,开设专题、专栏报道我市对口支援典型经验、干部事迹,重点开展“温暖在身边、深爱圳帮扶”等宣传主题活动,全面生动讲好深圳减贫经验,立体展示对口支援成果,扩大新时代深圳扶贫工作的影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六)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大帮扶格局。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协同,建设深圳对口帮扶信息平台,完善社会扶贫统计机制。开展好“10·17”国家扶贫济困日和“6·30”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在慈展会设立脱贫攻坚专区,精准匹配慈善资源和扶贫需求。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投资兴业、培训技能、吸纳就业、捐资助贫等多种方式参与对口帮扶工作。

  (七)深入开展对口帮扶,推动对口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深化科技、教育、产业、社会事业、干部人才等全方位、精准对口帮扶工作,把资金、资源向民生和基层倾斜,促进交往交流,筑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基础。一是改善对口地区发展面貌。启动建设深汕中医院建设,加快深汕中心医院、深河人民医院、察隅县人民医院等重大项目建设,帮助对口地区补齐民生短板。二是产业共建提质增效。加快喀什“一城一园”、省内12个共建产业园、广西巴马大健康产业园、深哈产业园等开发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工作,打造高水平的产业合作平台载体。三是着力提升群众获得感。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推进支医支教行动,推动落实学校、医院结对帮扶措施,改善对口地区教育医疗条件。加大劳务协作力度,以扶贫车间为重点,引进更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参与,提供更多“家门口”就业岗位。

  (八)深入落实合作交流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合作共赢的原则,聚焦哈深对口合作,深入推进干部挂职和学习交流工作,推动深哈两地科技交流合作,加快推进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开发建设。突出江西赣州、贵州毕节、四川广安等深圳战略合作地区,采取宽领域、多方位等对接合作,加快推进深赣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等一批示范项目,进一步强化深圳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集聚辐射功能,推动区域合作与对口帮扶融合开展。

附件下载:
相关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