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摘要:
广西隆安县鹏峰国邺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前海鹏峰数贸科技公司投资)与南宁市隆安县那桐镇浪湾村村集体签约完成项目地块3896亩土地流转,发挥深圳企业科技优势,按照标准化、规模化的方式种植甘蔗,实现甘蔗种植的集约化发展。相较于目前广西全域糖料蔗平均亩产4~5吨/亩的水平,该项目可保障大面积地块糖料蔗稳产6吨/亩的基线目标,并逐步实现增产至7~8吨/亩的目标。依托良繁育种提升产品出糖率,中远期目标实现每亩地产糖1吨。
主要做法:
一、创新甘蔗种植管理,打造新质生产力
一是集约化种植夯实生产基础。按照集约化、规模化的思维打造一大批糖料蔗种植基地,解决传统种植规模效应低下、靠天吃饭等问题,为加速催生现代农业新质生产力提供基础。集约化种植管理成效显著:通过部分地块规整和道路改造,恢复150亩可种植土地;采取每1000亩蔗田配备1名专职蔗管员的方式,大幅降低管理人力成本;通过集中采购、集中仓储、集中作业等方式,优化农资管理;合理安排种植品种和收割节奏,选择在糖料蔗储糖量最高的时期有序砍收入榨,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总体产糖量。
二是机械化高标种植解放生产力。通过使用农机设备开展全流程高标种植,配套完整的滴灌和水肥一体设施,结合小型化田间设备开展管护,以先进的机械化逐步替代落后的人工作业,高质高效完成各项农事,解决农村劳动力日渐不足的问题。在种植阶段,仅用时30天即完成1337亩新植蔗种植;进入管护阶段,自主研发通用履带底盘,通过加装上层作业装备实现甘蔗剥叶、培土、精准施肥等农事作业的“无人化”;机收方面,基于小型分步机收设备,立足实际从半机械化流程逐渐升级为全机械化流程,定制高效、低成本、低损耗的机收装备方案,补足甘蔗种植机械化的“最后一环”。
三是数字化精细管理决策。围绕数字化打造出种植农事作业管理系统“鹏峰种植管家”及数字化农情展示信息系统“鹏峰云蔗”两套产品,并根据现有的田垄和路网,在无需大规模土地整改的前提下,将3896亩的基地划分出155个网格化地块作为最小管理单元,以此建立全程农事作业数据精准记录、成本管理、农资管理、农情监测、地块连续测产等精细化管理功能模块,在病虫害监控、灾害应对、翻种决策等方面为基地稳产增产起到了显著作用。
四是智能化管理打造新质生产力。依托种植过程实时积累和生产的数据,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打造甘蔗种植产业大模型,能够建立起智能化种植管理规范,真正实现从农业种植端打造新质生产力。目前已与复旦大学创新研究院、华为、大疆、惠达科技等机构及企业达成合作共识,计划通过两个完整种植季的训练迭代推出国内首个糖料蔗种植产业大模型,并结合汇集全生产要素的种植农服平台,形成产品化农业种植综合解决方案。
二、优化生产关系,释放产业链价值
一是推动糖厂改革糖料蔗购销模式,释放农产品作物价值。现阶段糖料蔗购销主要是“以量论价”,即不考虑含糖量等关键指标,仅按照重量进行计价。后续可逐步尝试“以质论价”,即以含糖量为核心指标进行计价,并基于智能化种植管理体系和连续测产模型积累的农事、农时、生长等相关数据,更加精准跟踪预测含糖量曲线,选择在糖料蔗生长周期内含糖量最高的阶段进行砍收,最大程度释放作物价值,促进蔗农和糖厂双向奔赴“每亩吨糖”的目标。
二是通过完善糖料蔗种植风险管理机制,拓展种植资金来源。为保险公司提供基于智能化种植管理体系和连续测产模型的管理工具,提升保险公司全程数字化风险管控和保险赔付核定能力。以产量保险为风险缓释抓手,推动商业银行为甘蔗种植提供“订单融资”等供应链融资,并以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引导各类长期耐心资本进入甘蔗种植行业。
三是打通蔗糖产业链,释放整体利润空间。改变产业链中以糖厂为中心的单点式结构,通过“产能预售”等方式串联上中下游,即依托连续测产模型和“保险+期货”等风险管理模式,下游用糖企业直接与蔗农基于预期产能提前签订购销合同,并委托糖厂进行代加工。在这种模式下,上游蔗农从卖甘蔗给糖厂转变为卖蔗糖给用糖企业,通过缩小剪刀差分享更多收益;中游糖厂可避免蔗糖价格波动风险,专注于生产管理提升,实现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下游用糖企业可提前锁定原材料,并通过“保险+期货”锁定采购成本,便于合理安排生产经营。
依托上述做法,项目不仅帮助当地群众实现增收,还为当地注入了农业科技力量,助力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一是依托卫星遥感、低空无人机和地面蔗管员三位一体的全时全域网格化监测体系,建立农事、土地“四情”和作物生长全程实时数据采集体系和数字化操作流程。精细化管理和先进种植技术可以有效输出至种植端,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相较于目前广西全域糖料蔗平均亩产4~5吨/亩的水平,该项目可保障大面积地块糖料蔗稳产6吨/亩的基线目标,并逐步实现增产至7~8吨/亩的目标。依托良繁育种提升产品出糖率,中远期目标实现每亩地产糖1吨。
二是为村集体和农户提供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通过改种甘蔗的方式有效承接土地资源,前海鹏峰每年为农户提供租金收入合计400万元,全周期(15年)土地租金收入为6000万元,为村集体和农户提供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项目优先考虑聘用那桐镇浪湾村以及丁当镇森岭村农户参与到项目的耕种管收的种植工作,新增就业机会和收入。耕种管理过程临聘人工参与甘蔗种植约300人次,合计支出39.5万元;项目进入砍蔗阶段,整个砍收工期约80~90天,需砍蔗工人150人左右,每个砍收季预计增加农户收入176.3万元。
三是提供多样化长期预期收益。项目中包含60亩设施用地,通过订单养牛模式,按照每户养殖10头牛计算,可为超过100户家庭提供合作养牛机会,共可新增养殖超1000头牛,年平均增收入约为500万元,全周期为养殖农户新增收入7500万元,并实现甘蔗叶-牛饲料-牛粪-有机肥的循环转化发展,相互促进降本增效。此外,项目包含120多亩的虾塘鱼塘,可提供给农户进行养殖合作,提高农户收入,并打造蔗鱼共生体系。
微信公众号
手机移动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