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社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20+典型案例② | 腾讯:喀什设施农业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项目
信息来源: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 发布时间:2025-07-29 15:38:54

  2024年,在喀什市委市政府、深圳援疆前指的指导下,腾讯SSV为村共富乡村项目组继续实施喀什设施农业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项目。项目完成了45座智能化日光温室改造,示范建设两座V2.0版本的柔性智能温室;组建深喀融合合作社,探索试点示范+数字化+经营性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开展中式效能温室改造升级,探索符合南疆气候条件的新型温室产品;依托喀什绿洲农业科创中心,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打造南疆农业科创高地;支持喀什大学现代农学院建设,共同开展技能人才培养。

  主要做法:

  一、完成45座智能化日光温室改造,示范建设两座V2.0版本的柔性智能温室

  在2023年示范改造20座智能化日光温室的基础上(其中15座采用基质栽培模式,5座采用土壤栽培模式),2024年利用深圳援疆资金700万元,继续对45座日光温室进行智能化改造,并新建了两座柔性智能温室,探索传统日光温室改造升级的创新方案。2024年上半年,由腾讯投入改造的15座基质栽培智能温室,为12个种植户带来收入30万元。2024年8月起,45座新改造的智能温室陆续投入种植,其中16座温室种植了番茄,29座种植了辣椒,每座番茄温室产量超过4吨,单座温室收入超2万元,辣椒温室即将进入盛果期,预计至2025年8月每座温室辣椒单产可超过8吨,收入超过5万元。

  二、组建深喀融合合作社,探索试点示范+数字化+经营性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为实现智能化日光温室的可持续经营,在原有种植户开展日光温室实验种植的基础上,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的原则,在深喀产业园管委会的支持下,扶持6名智能化日光温室种植户组建成立了深喀融合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采用承包种植+集体种植两种方式,按照统一品种、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管理、统一销售的管理模式,承担了62座智能温室的种植。目前,合作社成员50人,其中15人负责承包温室,雇佣周边农民9人,接收喀什地区农职院学生24人,另聘用1名全职管理人员和1名技术服务人员,为62座温室提供统一的管理和技术服务。

  三、开展中式效能温室改造升级,探索符合南疆气候条件的新型温室产品中式效能温室主打效能、效率、效益三效,在已完成建设的V1.0版本中式效能温室基础上,积极推进中式效能温室改造,打造V1.5版本,实现立体循环、绿色低碳、降本增效,打造新型连栋温室的喀什方案。目前,4座中式效能温室分别开展了立体栽培、基质栽培、工厂化水产和樱桃新品种展示示范。

  四、依托喀什绿洲农业科创中心,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打造南疆农业科创高地2024年,按照喀什市委市政府和深圳援疆前指的统一部署,喀什绿洲农业科创中心围绕盐碱地综合治理和戈壁设施农业两大方向,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全年共引入科研团队12个、高科技企业16家。利用中式效能温室和智能化日光温室,示范引进耐盐碱作物和设施农业新品种约100个,其中西甜瓜品种10个,番茄、辣椒新品种50个。示范转化戈壁设施农业新技术5项,包括主动蓄放热技术、育苗基质应用示范、绿色堆肥新技术、温室供暖系统、相变储热系统,建设了基质加工车间。

  五、支持喀什大学现代农学院建设,共同开展技能人才培养2024年,继续支持喀什大学申报园艺学专业,目前2个专业共招收学生300人。支持中国农科院都市所张德权所长担任喀什大学农学院名誉院长,支持中国农科院都市所一名博士挂职担任学院副院长,全年共实现高层互访、专家教授交流20余次。建成共享实验室2个、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2个,支持400余名喀什大学学生开展实习实训。同时,针对喀什和南疆地区农业生产水平偏低、科技含量不足、产品缺乏竞争力的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农民设施农业生产技能、促进产业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采取集中授课、现场实操、课后指导的方式,为涉农者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种类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024年全年,共开展农业培训10次,累计培训学员467人次。

附件下载:
相关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