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实民政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等相关文件精神及部署,在南山区政府的指导下,深圳数影科技有限公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老年人就餐需求,打造“万德厨爱心食堂”项目。项目以“万得厨”智能体为载体,通过“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筹资机制建设运营,已推广覆盖至广西、江苏、四川、湖北等9个省(自治区)下辖25市,建成食堂260个,覆盖村/社区200余个,服务老人5万余人,获人民网、新华社等媒体报道超50次,获评“2024人民企业社会责任典型案例”,是可推广复制、可持续的新型助餐模式。
主要做法:AI先行,领先老年助餐传统模式
南山区“百千万工程”指挥办携手深圳数影科技有限公司,以企业最新科技成果“万得厨”厨房智能体为载体,以AI赋能,探索运用“智能烹饪设备+即烹生鲜速冻食品+数字化服务平台”的助餐模式,先后在河源市东源县14个乡镇、连平县10个乡镇、广宁县仙塘镇、灯塔镇、上坪镇、陂头镇等老龄化较高的乡镇以及肇庆市等地落地应用,以AI先行,领先老年助餐传统模式。
统筹推动,办好民生“食”事
坚持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加强政策和资源整合,积极稳妥推进“一村一爱心食堂”建设。万德厨爱心食堂项目以老年人集中居住区域为重点,参考人口密度、区城老龄化程度等指标,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在对口帮扶地区推动新建或改建老年助餐场所。截至目前,在广东省内共建有万德厨爱心食堂29个,满足多样化用餐需求,有效解决了老年人就餐难问题。此外,万德厨爱心食堂项目作为在全国多个省落点城乡社区的助餐公益项目,已获得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联合支持,将运用“南山助餐案例”经验在全国更大范围延伸推广“乐龄之家幸福食堂”老年助餐项目,为全国更大范围城乡社区老年人持续提供助餐及其他为老公益服务,解决城乡困难老人吃饭难问题。
因地制宜,提升助餐“食”力
一是科学化布点。按照因地制宜、因需设立的原则,综合考虑村(社区)老年人口数量、服务半径、助餐服务需求等因素,统筹利用低收入群众闲置房屋、党群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点等设施场所,以新建、改造、整合等方式科学布局万德厨爱心食堂。
二是公益性定位。合理制定收费标准,结合年龄、劳力、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实施就餐分类补贴,确保可持续运营。按照“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集体添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方式,多方筹措万德厨爱心食堂运营经费,积极争取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支持,以定点帮扶、冠名资助等方式支持食堂建设运营。
三是数智化监管。采用“万得厨智能烹饪设备+即烹生鲜食品+数字化服务平台”的智能现烹模式,通过数字化服务平台,爱心食堂还能实现收支透明、实时安全管理,方便快捷运营,让助餐服务数据全程在线化、可视化管理,实现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责任可追究,确保万德厨爱心食堂安全平稳运行,为老年助餐服务提供了低成本、可持续、可借鉴的新发展可能性。
多元发展,尽享幸福“食”光
通过多元模式创新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形成“助餐+”综合服务生态:依托社区食堂等场所搭建智慧化助餐平台,集成刷脸就餐、智能结算等数字化功能,并延伸开展日间照料、健康管理等养老服务。通过空间复合利用将餐桌拓展为议事桌、问诊桌,同步开展政策宣讲、矛盾调解等社区治理活动,配套组织文体娱乐、义剪义诊等便民服务丰富精神生活。针对特殊群体构建“网格员+志愿者”送餐梯队,结合智能点餐系统实现精准配送与居家安全巡护,以助餐服务网络为依托,面向失能、独居、高龄等特殊老年群体开展巡访关爱服务,进一步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数影科技“万德厨爱心食堂”项目的建设运营得到深圳市南山区慈善会、广西慈善总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等社会慈善机构的认可,多次获人民网、新华社、中国民族报、广西日报等官方媒体多方报道,AI智能长者饭堂解决方案为养老助餐提供了新思路,探索出了新模式,不仅仅是解决老人“一餐热饭”的问题,更是新时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是弘扬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增强乡村凝聚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升农村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