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芯”助国产抗虫棉播种全球
信息来源: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 发布时间:2025-09-12 10:18:51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龙岗,创世纪种业生物技术中心,几位研究员忙着从一批新疆库尔勒种子加工厂寄来的棉花种子样本中提取DNA,检测抗虫抗病等特性是否达标,确保种子品质;几公里外的创世纪龙岗生物园,一处温室大棚内,分区有序栽种着转基因棉花、玉米等作物,科研人员每天都会进棚查看,观察并记录各阶段生长数据。

  扎根深圳27年的创世纪种业,是农业农村部首批颁证并认定的“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拥有国际领先的转基因抗虫棉核心技术、寒地杂交粳稻育种技术等。该公司率先推动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20多年间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超10亿亩,带动棉农增收超2000亿元,为种业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注入“深圳芯”动能。

  推动国产抗虫棉产业化的“先行军”

  时间拉回到2000年。那一年高交会上,创世纪种业带到现场的两棵棉花植株引发围观:一株叶子上虫痕累累,另一株十分健壮,没有遭遇虫害。健壮的那株则是应用我国自主生物技术培育出的“转基因抗虫棉”,通过把抗虫基因导入棉花,让棉花具有抗虫能力。

  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背后,是一段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故事。

  20世纪90年代,我国发生大面积棉铃虫灾害,棉农“谈虫色变”。在棉铃虫肆虐之际,跨国公司凭借其领先世界的生物技术,研制出了转基因抗虫棉,并占据我国95%的抗虫棉市场份额。为打破垄断,我国将“转基因抗虫棉”列入“863”重大关键技术项目。最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科研团队经过不懈努力,成功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实现重大技术突破。

  基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以及技术产业化的考量,深圳市东方明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决定投资3000万元,1998年牵手科技部生物工程开发中心、中国农科院生物所等科研机构,在深圳成立创世纪公司,开启了转基因抗虫棉在我国棉花主产区的推广之路。

  利用抗虫棉技术培育国审、省审品种240多个

  这条产业化推广之路一走就是近10年。其间,创世纪种业一边依托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技术,因地制宜培育抗虫棉新品种,在各大主产区进行试种,一边深入棉田地块,向广大棉农普及推广转基因抗虫棉的高产栽培技术,一步步打消棉农疑虑,也一步步打破了跨国巨头市场“霸主”地位,让国产抗虫棉市场份额从不足10%跃升至95%以上。

  “转基因抗虫棉的应用不仅有效控制了棉铃虫对棉花等作物的危害,还减少了70%~80%的农药使用,不仅极大降低了农药中毒事故,保护了农田生态环境,更有力地提升了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水平,促进了新型棉花种子产业的形成壮大。”创世纪种业总裁黄涛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我国利用该抗虫棉技术培育了国审、省审品种240多个,国产转基因抗虫棉的种植面积已占全国抗虫棉种植面积的99%以上。

  随着国产抗虫棉研制技术的成熟,中国抗虫棉优良的抗虫性、突出的综合性状引起了世界各产棉国的关注。创世纪先后与印度、越南、菲律宾和巴基斯坦等签订了抗虫棉的合作项目,将国产抗虫棉播种在全球。

  抗虫棉只是其中之一,在创世纪种业的实验室内,一个个装着嫩芽的透明器皿分类整齐地排放在多层货架上。第三代抗虫转基因棉花胚性愈伤诱导阶段、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生根阶段……该公司选育的新品种已经包含玉米、棉花、水稻等多个作物品类,或具有抗虫性,或抗虫耐除草,再或耐寒耐热抗逆境。

  以种业创新为支点布局全产业链

  “我们公司基于多元化战略发展的考虑,在2011年开始将育种领域扩展至玉米、水稻等其他农作物,并逐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生物育种研发体系。” 黄涛说,创世纪采用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棉花、玉米、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截至目前已获得抗虫基因、耐旱、耐盐基因、抗除草剂基因等发明专利数61项,自主或合作选育审定65个新品种,覆盖棉花、玉米、水稻等五大作物,其中寒地杂交粳稻育种研究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一直以来,“打造在植物生物技术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的国际化企业”是创世纪种业的发展愿景。为此,该公司始终将科技创新视为核心竞争力,在技术攻关、新品种选育上早布局、重投入,年研发投入占营收的10%以上,近三年承担了国家级科技重大专项、省部级科技和产业化项目数十项。

  目前,创世纪种业科研团队自主研究的第二代新型抗虫棉技术已于2024年通过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专家审查并进入验证阶段,该技术叠加利用两种抗虫基因,较一代抗虫棉对棉铃虫抗性更好更稳定,预计2025年可获得安全证书进行商业化推广应用。同时,自研的抗除草剂作物、耐逆境作物等转基因棉花等多个创新项目,技术日益成熟,特别是将耐旱、耐盐碱等转基因技术应用于新疆棉种获得初步成功,大田表现效果显著提升产量。

  如今,创世纪种业已发展成为集生物技术研究及主要农作物选育、繁育、推广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全国不同生态区建成各类农作物制(繁)种基地10万亩,拥有河南温县、新疆库尔勒、湖南长沙等3个现代化种子加工厂,每小时加工总量超过30吨,通过覆盖全国的产业化网络,让好种子快速落到田间。

  让种业装上更多“深圳芯”

  种子被誉为农业“芯片”。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必须继续牢牢攥紧农业“芯片”。

  扎根深圳发展27年的创世纪种业,几十年如一日推动国产转基因抗虫棉技术产业化,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和市场霸主地位,累计推广种植国产抗虫棉面积超10亿亩,带动棉农增收超2000亿元,累计减少农药使用300余万吨,并让“深圳芯”在国际农业舞台上大放异彩,生动书写了一段中国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励志故事。以此为基础,创世纪先后获得抗虫基因、耐旱、耐盐基因、抗除草剂基因等发明专利数61项,选育审定65个新品种,覆盖棉花、玉米、水稻等五大作物,不断壮大“深圳芯”队伍。

  近年来,深圳大力推进种业科研攻关,引进、培育、扶持了一批生物育种科研机构、种业企业,在杂交水稻、杂交马铃薯等方面的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品种、新成果、新突破不断涌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种业振兴任重道远。深圳正在加快打造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将进一步凝聚各农科机构和企业的力量,孕育出更多的“深圳芯”,为打赢种业翻身仗、推动我国进入世界种业强国行列、筑牢国家安全屏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附件下载:
相关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