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召开“前沿讲堂”干部培训会
信息来源: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 发布时间:2024-06-26 18:18:14
人工智能朗读:

  为进一步拓宽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系统干部视野,推动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融合发展,为全国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多深圳力量,6月20日,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召开“前沿讲堂”干部培训会,邀请山顶一号咖啡庄园管理(深圳)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王大勇先生就“推动产业协作·激活乡村价值·恢复土地力量·重塑中国咖啡”进行交流分享。

  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领导欧阳卫国、李家山及全体干部线下出席会议,各区(新区、合作区)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深圳派驻广西、新疆、西藏以及省内汕头、河源、汕尾、潮州的前方指挥部(工作队、工作组)领导干部代表线上参会学习。

  王大勇先生结合多年来深耕咖啡领域的从业经验以及在云南高黎贡山躬身精品咖啡种植的实践经历,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精确的数据和鲜活的实例,向与会人员介绍了咖啡的悠久历史与当下潮流、全球咖啡产业的演变脉络以及精品咖啡浪潮的兴起。他发现云南高黎贡山具有独特的人文、地理、气候等优势,具备成为世界精品咖啡优质产区的条件。他曾带领团队在高黎贡山-怒江河谷地区,通过实施精品咖啡生态种植、石梯寨生态修复、推动订单农业与联农带农,建设一个兼具产业、生活、生态、文化的魅力乡村,为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宝贵启示与借鉴。

  欧阳卫国在总结时表示,王大勇先生带领山顶一号团队,深耕云南高黎贡山6年,创新实施“山顶一号庄园——老石梯寨村庄保护利用与特色种植开发项目”,在深研单一作物种质选育和生态种植,创新业态培育、促进农民增收,协同开展传统村落系统性保护和生态性修复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示范效应。项目创新整合一二三产业、有机联结种植端与消费端,全链条重塑中国咖啡品质,以商业反哺农业的理念,把更多的产业增值收益留给农民,重建人与土地信任关系的实践具有显著的创新意义。

  他指出,深圳主动承担“中国式现代化”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的重大历史使命,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充分发挥深圳农业科技新、市场主体强的优势,引导深圳农业及相关企业不断向产业链的上游迈进,推动产供销深度融合、互为反哺,以此带动中国农业从单一物种到整体品质的全面提升。在以山顶一号为代表的深圳企业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希望和趋势。深圳只有坚持“政府引导、规划引领,市场主导、企业运作,滚动发展、良性循环”,立足国家乡村振兴的广阔场景,充分发挥帮扶协作制度优势,全面集成深圳和帮扶协作地区所长,推动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才能更加有效地服务和支撑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

  他强调,要进一步深入总结山顶一号等深圳企业对内整合、对外赋能、双向链接的成功经验,创新深圳帮扶协作示范项目培育模式,不断丰富和拓展产业协作类项目,并以此为示范,更加充分地把深圳与全省全国对接好,把企业与政府对接好,以此展现深圳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更大作为;服务企业和服务产业就是服务发展大局。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将继续以高质量服务促帮扶协作高质量发展,期待与更多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有效政企协同、政社联动,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国建设中,书写更多深圳荣光。

  会后,大家积极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不同于以往邀请政府部门领导结合国家战略进行分析讲解的培训方式,本次主题讲座,王大勇老师以一位咖啡科普者、行业从业者和乡村振兴参与者的身份,将“种一杯好咖啡”的故事向我们娓娓道来。

  王大勇老师对咖啡的历史起源、发展脉络、种植品类等进行了细致的科普,提出个人对咖啡产业在深圳甚至国内发展的趋势判断,并分享了其在云南高黎贡山怒江河谷地区,6年间培育咖啡种植和修缮石梯寨的实践经历。通过王大勇老师的讲解,我不仅对咖啡这一农作物产生了全新的理解,想去尝试并进一步感受咖啡文化,而且也体会到深圳企业家的担当。他的努力让一座古老村寨重新焕发新生,并随着咖啡产业的价值不断提升,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不仅促进了当地农户增收,而且在更深层次上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化的享受及文明的追求。这个故事,是乡村振兴战略在高黎贡山怒江河谷的精彩演绎,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这个古老村寨的生动实践。

  这次参加“前沿讲堂”干部培训会,听了王大勇先生分享的种一杯好咖啡的经历后,我很敬佩王大勇先生。他在拍摄纪录片的过程中发现了古村落石梯寨的美,并用几年时间保护修复它,作为一个来自深圳的外乡人挖掘了当地乡村的美,佩服他热爱并坚持自己的事业。在咖啡种植方面,他勇于突破传统种植方法,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追求真正科学的方式,激发土地的力量和生态多样性的价值,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会,我了解了咖啡品种的多样性,比如仅阿拉比卡一个分类就有上千个品种,这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咖啡的认识。而分享咖啡产能与市场相关内容的环节,也引起了我个人一些小小的思考:在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深远影响下,咖啡的需求量及精品咖啡馆的增量是否会和预期一样,而且现在中国的咖啡消耗量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于制作咖啡饮品和其他咖啡制品,这部分的消耗量是否会出现越级式增量。我会继续结合我们的工作予以思考和关注。

  通过聆听王大勇先生分享自己在云南高黎贡山长达6年“种一杯好咖啡”的故事,我内心深深被触动。在现在的中国市场,大部分消费者对于咖啡的认知,多半类同于奶茶一般的饮品,但王大勇先生及其团队重塑咖啡价值,坚持种“最好”的咖啡,让顾客真切体会品味咖啡是一种生活享受,而不是“提神醒脑”的速效饮品。让人振奋的是,目前,深圳已落地三家“山顶一号”咖啡庄园咖啡馆,它链接的是云南高黎贡山的种植户与粤港澳大湾区庞大的客户群,我们也从中看到乡村“产业兴旺、生活富裕”不再是口号,而是我们深圳企业家在祖国西部地区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实实在在打造的乡村示范。

  今天有幸能够再次聆听王大勇老师的交流分享,让我对王大勇老师的理念以及所做的事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王大勇老师以他独特的身份和视角,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关于咖啡全链条和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他不仅是咖啡的科普者,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者。

  通过他的讲解,我不仅对咖啡的历史、文化和种植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看到了咖啡产业在带动农户增收、促进乡村振兴方面的巨大潜力,他在高黎贡山怒江河谷的六年深耕,系统地将传统村落保护、生态修复和精品咖啡种植有机融合起来,更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今天的交流分享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咖啡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文化传承、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让我坚信,只有深入基层、贴近群众,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

  深圳企业“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投身帮扶协作地区,助力全面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他们基于一方水土,提振一方产业,富裕一方乡亲,贡献着深圳理念、深圳智慧和深圳方案。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自成立以来,就为深圳企业走出去充当基地、平台、通道和联系人,为服务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和深圳更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我觉得我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

  深圳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拥有全国最多的咖啡产业链企业,可以进一步加大与相关帮扶协作省市和有关国家地区的合作力度,这不仅有助于推动深圳与协作地区在中国咖啡产业的崛起中协同发展,互利共赢,也有助于提升深圳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形象和魅力。(来源:深圳乡村振兴公众号)

附件下载:
相关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