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深圳9月22日电(记者李晓玲)21日,围绕“讲好深圳协作故事,助力全国脱贫攻坚”主题,来自党委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层面的代表以及深圳对口帮扶和合作交流地区媒体的主要负责人,从不同角度研讨互动,总结提炼深圳扶贫模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智慧经验。
记者从第二届深圳经济特区扶贫实践与探索暨扶贫合作交流研讨会上获悉,在受援地一线,许多深圳企业积极主动投身扶贫济困事业,为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致力于打造村庄互联网家园的腾讯“为村”项目,以村官、村医、村教为支点的中国平安“三村智慧扶贫工程”,发挥专业优势的万科式乡村振兴项目都脱颖而出。
近年来,深圳各类社会组织在同扶贫密切相关的文化教育、贫困群体关爱救助、致富技能培训等项目领域积极发挥专业优势、贡献力量。其中喀什脱贫攻坚中的社工力量,用清洁能源助力全球减贫的湄公河太阳村项目,一间卫生室所推动的社会发展,乡村振兴战略里的希望小镇愿景等,都成为我国扶贫工作中的亮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先后选派挂职干部和支医支教人员约3400人,奔赴对口帮扶和合作交流地区开展扶贫工作。他们有的在受援地贫困县挂职政府干部,有的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或驻村队长,也有支医医生和支教老师。他们来自深圳、心系山区,放弃了优越的都市生活,用自己的真心真意、脚踏实地谱写了一个又一个扶贫路上的动人事迹,是扶贫战线上“最可爱的人”,展示了深圳人“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的特区责任和担当。
研讨会期间还举行了扶贫合作宣传媒体联盟启动仪式。该联盟由深圳商报发起,深圳对口帮扶与合作交流地区的媒体共同参与,旨在搭建一个媒体互动合作的平台,实现媒体间的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建立起编辑记者互相交流学习机制和内容交换机制,以共同提高扶贫合作宣传水平,为脱贫攻坚服务。
据了解,目前深圳共涉及对国内10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地区的对口支援、东西部扶贫协作、全面对口帮扶、合作交流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累计投入财政帮扶资金约300亿元,援建乡村道路、农田水利等公共服务设施、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较大项目约4万个,培训干部和专业人才4万人次,引导对口地区来深创业务工人员超过200万人次。截至目前,深圳帮扶的有关地区已实现116万贫困人口脱贫奔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