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举办的“四季看‘圳’兴”主题采风活动启动。来自中央、省级、市级10多家主流媒体的记者走进深汕特别合作区,以及深圳于省内对口帮扶协作的部分地区(汕尾、汕头、潮州、河源),深入产业园区、乡镇、学校、医院等地,感受当地乡村振兴图景与对口帮扶协作新气象。
在深圳和汕头两市的推动下,深圳—汕头产业合作园区初步形成“1+7+N”产业园区协同发展模式,推动市、区两级和“反向飞地”园区的规划、挂牌、运营。为护航更多企业在此“安家”,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会同汕头市工信局出台的《关于支持深圳—汕头产业合作园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企业扩大投资,降低成本,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大创新投入等等。据了解,总规模10亿元、首期2亿元的深圳—汕头产业协作基金将专项投向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重点项目、深圳与汕头产业合作项目等,打造帮扶资金赋能耐心资本的“深圳样板”。
在市级合作园内,深圳—汕头数字创意产业基地建设正酣,据了解,基地的产业用房即将完工,计划年底前投入使用,建成后将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创意设计、软件开发、检验检测等4大业态。
老菜脯饮料、潮汕特色牛肉丸粿条速食方便装、新潮的猫抓板和宠物窝、极具特色的潮汕游记系列礼盒冰箱贴、一人分装的普洱茶饼和杂粮米......在毗邻基地的深圳南山-汕头濠江“百千万工程”产业协同发展创新中心,记者看到一系列将濠江的产业特色与南山的技术、创意等资源完美融合的产品,与年轻消费群体喜好匹配度较高。
在深圳市南山区与汕头濠江区的紧密协作下,为了激发濠江产业的创新活力,推动当地企业成长,“濠创汇”应运而生,该平台聚焦于濠江区本地的情况和发展需求,通过推进100位主理人计划、探讨新项目联合开发、组织濠创青年学习、打造濠创产业创新学院以及构建濠江产业创新智库,为濠江区产业融合创新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濠创汇”的推动下,濠江区的创新氛围日益浓厚。“濠江珍好”这一区域公共品牌,更是推出了多款备受市场青睐的产品。“这是濠江蓝,以海浪海风的气息表达濠江海洋文化;这是南山碧,以自然青草清新的香味代表南山气味,两者搭配起来构建出一幅山海相连生生不息的美好景象。”从墨尔本大学留学回家乡创业的许英豪向记者介绍其自创的原创香水。许英豪的这款香水,正是“濠江珍好”的选品之一。
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驻濠江区工作队表示,未来将充分利用南山区的科技创新优势,结合濠江区的产业特点,把创新中心打造成集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市场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致力于促进两地在创新技术、智能制造、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有机衔接。
在南澳县后宅镇,两座现代化透亮的玻璃温室引人注目。走进温室内可以看到,一笼笼草莓被定植悬挂于数控化可升降栽培床,南澳珠瓜在设施栽培架上长势喜人。来自深圳农科集团的刘拾生博士告诉记者,它们通过智能感应器和管道、风机等设施的精准调控,实现了光照、温度、湿度、养分的科学管理。
南澳珠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高品质闻名,过去仅能在夏秋季节有产出。“随着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珠瓜已经能实现稳定生产,且产量达到传统种植方式的两倍,我们的目标是让南澳的珠瓜全年都能种植,进而提高产量和农民收入。”刘拾生说。
占地面积约700亩的西山科技农业休闲综合体是深圳与汕头南澳共同实施的休闲农旅示范项目,集高科种植、休闲采摘、主题民宿、乡村旅游、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农科集团工作队通过打造特色鲜明的海岛生态旅游产业基地,探索多产融合发展,盘活资源,解决土地撂荒问题,推广农业新技术,促进当地增产增收。在多方推动下,西山科技农业休闲综合体项目一期进展整体顺利,项目二期配套商业休闲区正在施工中。未来,两地在南澳县将重点发展生态康养旅游和现代种业,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指挥部将继续发挥深圳在科技、文旅等方面的优势,结合汕头的历史文化、山海资源和特色农业产业等资源,助力汕头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来源: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