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资金帮扶显效,汕头长春村乌橄榄产业链初具雏形 政策咨询
信息来源: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 发布时间:2024-10-14 18:20:07
人工智能朗读:

  作为潮汕著名的“杂咸”,乌橄榄是很多潮汕人用来配粥的“心头好”。眼下正是乌橄榄成熟上市的季节,仙城镇长春村一千多棵乌橄榄树进入采摘期。与往年不同的是,在深圳帮扶资金支持下,今年村里新建成了乌橄榄产业技术服务站,新鲜采摘下来的果实都被送进了产业技术服务站加工出售,一条乌橄榄产业链初具雏形。

  每年9到10月份是乌橄榄成熟的时间,由于乌橄榄的采收时期只有一个多月,最近,长春村的村民们每天早早就忙着采摘乌橄榄果实。采摘橄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地的农户林伯介绍,村里的橄榄树大多树高在十几米到二十米之间,有的年份长的甚至超过二十米,枝叶向四周伸展形成巨大的树冠,往往一棵大的乌橄榄树就能荫蔽一大片绿地,采摘时需事先在树下铺好网兜,再爬上树后用竹竿敲打,果实掉落在纱网上,再收集装袋。

  长春村地处大南山北麓,独特的丘陵地带造就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早在一百多年前,这里的先辈就在山坡上开垦种植乌橄榄树。直到现在,村里仍有1000多棵榄树,种植面积约700亩,其中超过百年以上树龄的有将近700棵,乌橄榄一直以来是村里的主要产业。

  采收后的乌橄榄去了哪里呢?原来,今年村里新建成了一个乌橄榄产业技术服务站,该项目总投138万元,由深圳专项帮扶资金和镇、村自筹,这里不仅是乌橄榄的加工基地,还是一个对外的交易市场。农户们将一袋袋采收好的乌橄榄运到服务站,基地的工人就会对橄榄进行挑选、清洗、浸熟腌制等工序,加工好的乌橄榄再进行装瓶、包装后,便开始对外销售。

  为了把控乌橄榄的品质,村里也积极对接专业食品企业进行食品安全生产标准培训,引进机械设备提高产能。在镇里的帮助下,长春村正在将乌橄榄打造成仙城特色手信,增强品牌效应。

  乌橄榄的种植、采收、加工、销售为长春村村民增加了50多个就业岗位,为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提供了帮助。乌橄榄带来的效益让长春村越来越注重橄榄树的保护,初具雏形的乌橄榄产业链,让村民们对乌橄榄这一支柱产业的发展也有了新期待。(来源:深圳特区报客户端)

附件下载:
相关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