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派驻到广东汕尾的扶贫队长廖玉学、张颂用自己的行动帮助汕尾贫困户们脱贫致富。脱贫攻坚,党心所向,民心所依,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今年70岁的贫困户蔡国珍可以说是北池村里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老蔡家境贫寒,住在离村里2公里多远的砖房里。这个小砖房曾经20多年没有通过电,到了晚上,老蔡就只靠一盏煤油灯照明。
张颂帮助菜农们摆摊 “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16年,深圳派驻到广东汕尾的扶贫队长张颂在北池村了解这个情况后,联系了热心企业和社区,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积极帮助,并通过“扶贫超市”的方式,呼吁爱心企业爱心人士“认购”蔡国珍家通电这个项目。2017年,深圳东门新华佳公司出资2万元架设了70根电线杆、铺设线路2500多米,蔡国珍家也因此终于通上了电。
同时,为了让村民积极发展农副业,张颂鼓励蔡国珍继续发挥养牛的专长。通过几年的努力,从5年前的一头公牛两头母牛到现在有三十多头牛,蔡国珍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如今的老蔡已经成为了一名“养牛大户”。 如今的蔡国珍一家已经成功脱贫。张颂的“扶贫超市”项目收到了明显的成效,接下来让他考虑更多的是怎样让这些脱贫的农户不再返贫,于是他便又开始琢磨着“扶贫超市2.0”。
张颂:“现在构思想把它(扶贫超市)进行一个升级,升级到2.0的版本,现在很多短视频,直播带货那些比较新颖的一种互联网的概念和主题,我们也在构思能够转型升级,朝着这个路发展,把以前所有涉及教育民生的项目,重点转移到老百姓自己种、自己养的农副产品来帮他销售,作为消费扶贫销售,把农副产品卖出去。”
两年前,汾河村的村民陈燕雪终于圆了读书的心愿,成为“汾河夜校”的一名新生,“以前家里穷,没有读书。”从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开始,学拼音、写汉字、学数学。目前夜校课本用的是小学教材,虽然年纪有点尴尬,但在校“学生”中,她还算年轻的。
村里现有一所汾河小学,但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相对落后。扶贫工作队长廖玉学说,村里基础差、底子薄,加上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一些村民重经商不重视教育,对女性教育的问题也不够重视。
不识字的陈燕雪每到用手机给人打电话时总是一筹莫展。“就是想读书,会写几个字。”陈燕雪说,2018年她萌生了读书的想法,并主动联系汾河小学退休校长林智存,看能否办一个“夜校”,没想到一下子就有20多人报名参加。夜校开学后,这些“学生”还在微信群里周一到周五晚上到汾河小学打卡“上学”。
自打夜校成立以来,汾河村的村民们对教育的理解也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了缓解村里师资紧缺问题,在深圳市卫健委的帮助下,廖玉学先后邀请了7名驻村教师来汾河村支教上课,并吸引社会资金近10万元,在村里开展教育帮扶活动。
五月底的汕尾,雨水绵绵不断。几个月以前,这里干旱少雨,很多作物无法顺利种植。这场雨对于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这会儿,唯独廖玉学开始泛起了愁:雨,再停不下来,刚播撒的水稻种子可能就会被泡烂了。以前,农民种植基本都是“靠天吃饭”,而现在,廖玉学认为要让汾河村的农业长期健康发展,一定要改变这种状态。他琢磨着要尽快在这里建设一整套完善的水利设施。
脱贫攻坚,共同富裕,深圳派驻到汕尾贫困村的扶贫队长廖玉学、张颂用自己的行动帮助老乡脱贫致富。脱贫攻坚,党心所向,民心所依。(来源:深圳扶贫合作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