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农业科技的种子播向全国,这是深圳新打造农业科技成果对接平台的首次活动,这一创新模式整合深圳先进的农业科技技术,以及配套市场、标准、品牌、金融等资源,精准对接到对口帮扶与协作交流地区,加快深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深圳农业产业链向全国延伸,把优质农产品引进湾区大市场,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
“深圳种子”破解农业增产难题
3月6日,2025年首场农业科技成果对接会在深圳举行,会议虽由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牵头,企业、科研机构、农户才是主角。
深圳方面,农业科技龙头企业和科研机构集体亮相,包括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深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办公室、连锁商超、金融机构等,而通过深圳对口地区前方指挥部组织,百位对口城市的农业主管部门、种子站、农技推广机构、种子经销商、粮食收购单位、种植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代表等线上线下参加。
“好种子是丰收的第一关,但过去我们常因品种抗性差、产量不稳吃了亏。”广西某合作社负责人坦言。此次对接会上,深圳推出的14个玉米、水稻品种,直击这一痛点。14个优质玉米、水稻品种现场路演,这些品种高产稳产且抗逆性强,品种优势显著,在广东、广西、赣州等地已被验证表现优异。
“这是一个带来100亿元增收的水稻品种。”深圳金谷美香实业的郑刚拿出公司拳头产品“美香占2号”,马上吸引了不少参会者的兴趣。“美香占2号”晚造米品质达到国标和省标优质2级,不仅覆盖国内南方稻区,还推广到越南、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
来自深圳农科玉种业有限公司的“农科糯336”同样收到大批试种申请,这种鲜食玉米品种具有“甜+香糯”的特点,在营养与健康方面,比普通玉米的叶酸含量高,对糖尿病患者来说,是非常友好的低GI粗粮。“一亩鲜食玉米的净收益是我们种植普通玉米的3倍至5倍,显著地增加农民收入。”研究员卢洪说。
深圳农业科技 向全国精准转化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把“好品种”变成“好产品”,让深圳农业科技成果输向全国大市场,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深圳打造农业科技成果对接平台的初探。
一直以来,深圳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突破传统依赖土地资源发展农业的路径去做农业,跳出深圳发展深圳农业。深圳通过援疆、援藏、东西部协作等重要战略部署,与多个省份和地区建立稳固合作关系,形成了广泛对口协作网络。
从上述地区农业发展来看,缺少好种子、好技术,没有好市场、卖不出好价格是核心痛点。而作为农业科技水平领先的地区,深圳需要广阔的农业腹地,将农业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保障2200万市民对“菜篮子”产品的需求。
深圳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为原则,首创“线上联动+精准对接”机制,打破传统推广壁垒。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农牧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接将分三阶段开展:
第一阶段是科技成果评价。由深圳龙头企业、研究机构和对口地区共同以市场为导向,对技术产品进行评价,筛选出好技术;
第二阶段是精准对接,落地试种示范项目,推动对口地区农业提质升级。此次通过沉浸式路演,企业唱主角,农户“云参与”,5家深圳龙头企业与科研机构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展示品种特性、种植技术及市场前景。农户可通过云端实时提问,专家团队现场解答病虫害防治、田间管理等实操问题。同时,通过试种礼包和体验,激发农户信心。
第三阶段是后续跟踪。第三阶段是后续跟踪,深圳还将计划在试种地区进行一次集中培训,并在防病虫害关键期、收获期进行两次巡田,同时引入银行定制专属金融产品,引进米业企业和大型商超探索订单收购,助力完善农业产业链。
“对接活动以企业为主体,不是将技术简单地推出去,而是在当地精准落地应用,再通过助力当地全产业链布局的升级,助力这些地区农业提质升级,推动产品销往深圳、大湾区、全国和全球。”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农牧处有关负责人说。
从对口地区“田间”到全国“餐桌” 深圳构建全产业链闭环
深圳将持续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分批分类分区域组织一系列的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活动,把深圳的好种业、好农机、好技术以及优质的农业投入品推介到对口地区,推动在对口地区落地一批深圳农业科技成果示范项目,助力对口地区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为对口地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动力。
这是打通深圳农业科技技术向应用转化的关键一步。从创新载体看,深圳已落地邓先旺、朱健康等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国家基因库、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等48个创新载体。
用科技护航筑牢乡村振兴根基。从技术成果看,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联合六家单位开展技术攻关,在国际上率先打通紫杉醇生物合成途径;“优薯计划”实现杂交种子代替薯块繁殖,繁殖系数提高1000倍;深圳还成功培育耐盐碱水稻,在新疆等地推广种植面积超过50万亩;创世纪种业研发的“转基因抗虫棉”推广9亿多亩,减少农药1亿多公斤,为国家和中国棉农累计增收1800余亿元。通过上述对接机制,深圳持续推动科研成果进行更精准的应用转化,从而进一步激活农业新质生产力。
深圳以市场反哺农业,推动对口地区从“种得好”向“卖得好”升级。深圳有198家农业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12家,上市企业8家,营业额超百亿的6家,农业龙头企业年度总营收从300亿元突破至2400亿元。这批企业需要对上游产业链实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整合,在对接活动中,深圳整合对口地区种植企业、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等资源,助力深圳与对口地区共同完善农业产业链、迈向全国大市场。
用技术说话、用市场说话,在春天播下的一片“深圳种子”,正萌发无限希望。(来源:南方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