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以“科技引领发展 产业融合聚变”为主题的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开幕,来自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家知名企业与国际组织参展参会。
高交会是深圳的一张重要名片,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个备受瞩目的盛会上,5号馆智慧农业和数字乡村展区以中国科技第一展为载体打造“中国设施农业第一展”,吸引了国内外400多家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携600余件尖端产品亮相大会,汇聚了农业领域的“高精尖特新”技术力量,全面展示了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精准灌溉、智慧灌区、设施农业、农业无人机等前沿技术与服务,构建起农业产业全生态链的璀璨图景。
深圳作为东道主城市,再次展示了其在现代农业和农业科技领域的卓越成就,充分展现了深圳在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决心和实力。
据了解,深圳实际管理人口超2000万,全市现有耕地面积7.27万亩(含深汕特别合作区)、永久基本农田4.95万亩(含深汕特别合作区)。面对有限的农业资源与庞大的城市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深圳始终坚持“藏粮于技”的发展理念,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现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的转变。
近年来,深圳立足本土情况,锚定“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完善支持政策、提升科技服务、促进多元发展和品种培育、强化要素保障和宣传引导……采取多项措施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深圳力量”。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建成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邓先旺、朱健康等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及国家基因库、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深圳分中心等48个创新载体落户深圳;中国农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开展技术攻关,紫杉醇合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优薯计划”实现杂交种子代替薯块繁殖,繁殖系数提高1000倍;创世纪种业“转基因抗虫棉”累计推广9亿多亩,为国家棉农累计增收1800多亿元;深圳市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品种选育机器人,成为首届世界数博会上的明星产品。
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培育出一大批数字农业品牌,广东省数字农业企业前8名中,深圳占6家(腾讯、华为、华大基因、大疆、天天学农、点筹农业)。腾讯云推出智慧农业数字终端,种植大户可用“一块大屏”实时掌控“千亩良田”;丰农控股自主研发的“数智农服”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为全国1000多万农户提供智能农事决策方案;“天天学农”平台上线农技课程5万多节,注册用户700多万人,努力让农民会种地、“慧种地”、种好地。
加强农业产业政策引导,出台《关于打造农业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的若干措施》,从“科技链、产业链、民生供应链、质量监管链、资金链”五方面提出15条扶持举措,制定支持现代农业、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的扶持政策,10年间深圳农业龙头企业从不足50家增加至198家,深农集团等11家农业龙头企业入选2022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农业龙头企业年度总营收从300亿元突破至2400亿元。
强化产业辐射带动,认真落实援疆、援藏、东西部协作等国家部署,每年投入大量帮扶资金稳定支持对口的9省19市106个县(市、区)发展,以智慧化、标准化方式建设“深圳农场”69个,年采购消费帮扶产品超百亿元;深圳农业科技金融“百县行”自2023年6月启动以来,带动200多家企业走进对口地区,达成项目授信额度超百亿;推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发动农业龙头企业在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建设生产基地,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深圳企业在对口帮扶协作地区累计投入资金189多亿元,建设农产品示范基地28个,采购农产品数量18.6万吨,助力200万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深化农业对外交流合作,2023年全国RCEP农业贸易合作(深圳盐田)中心成功落地,支持农业企业“组团出海”;深圳渔博会进一步汇聚海洋产业优质资源,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前海联合交易中心2024年大豆成交量已突破1000万吨;深圳国际金枪鱼交易中心投入运营,将逐步打造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端水产品交易结算中心;深圳农业无人机全球保有量超过30万台,作业面积超过75亿亩次;优合集团开发的智慧冷链云平台“进网上链”覆盖100多个国家,驱动全球优势农产品更好地服务中国消费者。(来源:深圳乡村振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