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十二届全国暨首届大湾区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展示活动新闻发布会分会场,在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高级中学盛大开启。此次活动意义非凡,大化高中作为全国首个设立在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分会场,其成功实践是中组部、教育部等国家八部委“组团式”教育帮扶结出的硕果,也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与青少年参与国家治理实践开辟了新路径。
第十二届全国暨首届大湾区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展示活动落地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由来自该校帮扶大化高中的副校长赵树利多年来积极推动,并最终促成该活动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届时,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将与香港圣保罗书院和澳门培正中学协同举办此次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少年将汇聚一堂,围绕各类社会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国家发展建言献策。
“组团式”帮扶 铸就教育新标杆
大化高中模拟政协活动能取得如今的优异成绩,中组部“组团式”教育帮扶团队发挥了关键作用。赵树利作为思政教师,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牵头整合北京师范大学“托管”帮扶、浙江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以及本土教育资源,精心构建“调研-提案-实践”育人闭环,为学生搭建起参与社会治理、提升综合素质的广阔平台。赵树利指导学校师生参加2023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提案)展示活动,大化高中作为广西首个参与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的学校,首次参与便一鸣惊人,一举斩获7项集体奖和29项个人奖;2024年,他指导师生撰写《关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问题的建议——以广西铜鼓文化为例》的报告和提案,更是大放异彩,荣获“最佳提案”等多项国家级荣誉。这些成绩见证了大化高中在模拟政协领域的飞速成长,也彰显了“组团式”帮扶的显著成效。
赵树利介绍:“帮扶团队与学校思政教研组紧密合作,将思政课堂拓展到瑶寨梯田、红水河生态廊道、丹桂红旅融合示范村等充满乡土气息的场景。教育帮扶架桥,使青春议政启航,通过打造‘五彩缤纷’思政课体系,让学生们真正做到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目前,赵树利正和团队老师一起,借助“案例工作坊”“提案诊疗室”等创新形式,协助学校申报全国模拟政协思政基地,持续推动思政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学生成长和地方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跨区域联动 共筑青春议政桥梁
作为全国首个设在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分会场,大化分会场借助“云端议事厅”与深圳主会场实现紧密联动,打破地域限制,让民族地区与大湾区和全国青少年得以共商共议。大化高中党委书记苏越表示:“分会场落户瑶乡,是民族地区青少年融入国家治理实践的重大突破,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提供了难得机遇。”
大化高中将持续聚焦“民族文化传承”、“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等热点议题,组织学生深入七百弄乡等瑶族聚居地开展实地调研,指导学生将瑶绣非遗保护、石漠化治理等现实问题转化为高质量提案,这不仅展现了学生们对家乡发展的深切关注,也体现出参与社会治理的青春担当。
“组团式”帮扶团队将推动大化高中与深圳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申报共建“全国模拟政协思政基地学校”,未来计划共享调研数据库、开设联合慕课课程,实现“瑶寨提案直达湾区智库”。
青春的力量 赋能全过程人民民主
据大化高中校长李和文介绍,本届分会场已收到涉及民族文化、生态保护、教育均衡等领域的多份提案。他表示:“近年来,通过粤桂协作教育帮扶机制搭建大化高中参与模拟政协的桥梁,给大化青少年提供了与全国青少年交流的宝贵机会,这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增强国家认同感,也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注入了青春动能,为强国建设凝聚青年智慧。”
“组团式”帮扶以教育为纽带,不仅助力大化高中实现从“零突破”到“自治区标杆”的跨越,更搭建起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青少年参政议政的桥梁,为乡村振兴和思政教育实践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样本。(来源:深圳乡村振兴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