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各族自治县鹤城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广西万人以上特大型易地搬迁安置点之一,共安置16个乡镇176个行政村易地搬迁群众3372户14606人,面临着“地域、民族、语言、原住环境、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不尽相同,社区治理难”的问题。
2024年,为进一步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治理效能,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推进安置点乡村治理,隆林投入粤桂协作资金191.5万元持续建设鹤城新区安置点数字化乡村建设服务项目,增设更多盲区监测、AI治理功能,创建“智慧康养”等新型数字化治理平台,不断优化数字化乡村建设服务项目体系,努力构建“区域统筹、上下联动、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社区数字化治理新格局,让社区治理更可视化、更智能化、更精细化,努力提升易地搬迁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织密社区安全“防护网”,群众安全感更有保障。
粤桂协作将易安点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保障作为易安点项目的重中之重,在一期数字乡村平台建设基础上,补强感知源,安装600多路视频监控,其中AI功能监控视频200路,接入公安监控68路,实现社区摄像头整体并入公安网和交警网;创建数字化AI治理和智慧安防平台,将人员异常、车辆违停、电车入屋、占道经营、非法摆摊、高空抛物、垃圾外溢等13种管理难点痛点场景监管全覆盖,并通过数字治理推动事件的发现、派单、处置、复核、留痕等程序闭环管理,实现网格治理事件发现更准确、响应更及时、处置更到位、留痕更全面。目前,社区突发事件响应时间已从人工平均处置时间7.5分钟降低到数字治理赋能后的2分钟,并实现全天候“慧眼自动巡更”,为社区群众提供了严密的安全保障。
完善居民自治“积分制”,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
设立“随手拍”功能,社区居民可拍摄发现的各类问题并上报数字化系统,再由相关负责人审核、派单、整治,推进社区人居环境治理;同步创建数字化智慧积分平台并建设社区公众号积分查询模块,实现积分录入、积分查询、礼品兑换、综合治理等功能,完善居民自治“积分制”。社区居民可随时通过公众号或社区数字化综合治理平台查看积分来源明细,还可在“积分商城”进行礼品兑换。通过积分设置,激励引导居民持续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居民通过共建共管获取积分、自由兑换物品,看似寻常小事,物品价格不高,意义却大;同时,社区对子女考上大学的群众也实行奖励积分制,并鼓励社区大学生在寒暑假期间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乡村治理变得既有“分值”又有“价值”。2024年,通过居民主动参与、数字化治理平台快捷派单共处理各类综合事件100余件,居民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增强智慧康养“感应力”,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
围绕“一老一小”安全、看护两大核心需求,引进智慧养老应用,创建智慧康养和网格管理平台,提供远程雷达监测、语音对讲、异常侦测、红外夜视等核心应用功能,及时掌握社区老弱病残等特殊人员的健康情况、出行动态,系统会对“摔倒后1分钟没反应”、“长时间未出门”等异常情况进行自动报警,社区网格员收到信号后及时上门检查并了解具体情况;亲人家属也可通过手机端、PC端实时查看独居老人、儿童在家情况。目前,社区已安装康养设备10套,划分11个网格,安排70名网格员,通过“数字+网格”实现特殊人群有看护、特殊场所有监控、特殊场景有感应的“智慧康养”模式。2024年粤桂协作资金还支持社区新增停车位划线820个,有效规范社区车辆停放,配合AI违停监测、网格化治理,推进社区环境更文明、更整洁,为社区居民幸福感加码。
党建引领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群众认同感更为深厚。
创建智慧党建社区综合治理平台,以社区党建为引领,建设社区综合治理公众号,实现党务咨询、理论学习、党建活动、党员风采、文化活动等信息展示和功能应用,以党员带头示范引导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社区治理;完善广播点位45路,利用社区公众号、广播、宣传资料广泛宣传民族团结文化,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民族文化活动,以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大力倡导移风易俗。通过“数字+党建”实现“共融、共治、共享、共创”,促进民族融合、心理互认。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民族活动5场次,参与群众16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社区居民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不断增强。
此外,2024年粤桂协作资金支持举办了4场易安点季度专场招聘会,向易安点群众推荐高质量就业岗位近千个,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2024年,粤桂资金援建的就业帮扶车间帮助易安点113名群众实现就近就业;粤桂资金援建的罗湖小学、罗湖幼儿园、新州镇卫生院也在易安点群众的就学、就医上持续发挥效能,其中罗湖小学吸纳易安点群众子女超1600人就学。深圳市罗湖区和隆林县协作助力隆林鹤城新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数字化治理体系提质升级实现“智慧治理”,并不断加大就学、就医、就业等后续扶持,不断绘浓易地搬迁群众幸福底色,让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群众幸福更有“质感”,生活“粤来越好”。(来源:粤桂协作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