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协作赋能巴马香猪产业转型升级
信息来源: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 发布时间:2024-06-14 15:04:53

  在粤桂东西部协作机制推动下,粤桂协作工作队统筹协调中国农业科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以下简称“基因组所”)于近期再赴巴马县开展科技帮扶,助推巴马香猪产业转型升级。

  巴马香猪是广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肉质鲜美而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近年来,依托粤桂协作机制和基因组所科技优势,累计投入帮扶资金2486万元建设巴马香猪保种繁育、生态循环养殖基地,围绕巴马香猪的品种保护及改良、标准化健康养殖、生猪产业链升值和生物医学模型等多方面开展科学研究。

  巴马县通过“科研单位+基地+村集体经济、贫困户”模式,为13个脱贫村提供优良种猪、技术指导等服务,带动群众增收,受益群众50户200余人。与此同时,当地建立起了涵盖水果种植、生态旅游、农业技术开发等业态在内的科技创新扶贫产业基地,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受益群众917户3986人。

  自2022年开始,基因组所在13个脱贫村探索“春夏种稻、冬闲种薯、薯糠喂猪、粪尿肥田”的“稻薯猪”新型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拓展农业附加值。其中,2023年引进10个马铃薯品种试种200多亩,产量约400吨,实现经济效益80万元,带动30户农户收益。预计到今年底,巴马香猪出栏规模达到31万头以上。

附件下载:
相关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