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圳”能量助推河源市水背村出圈
信息来源: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 发布时间:2024-05-16 09:27:46

  走进河源市和平县大坝镇水背古村阳明文化旅游区,便能看到“农村有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一行大字格外醒目。“这是旅游区的打卡墙,游客来了可以拍照留念。”深圳市驻和平县大坝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下称工作队)队长钟晓峰说。

  去年,水背古村阳明文化旅游区获批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是省内首个以“阳明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近日,水背村又入选了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这是帮扶单位与当地党委、政府协作结出的“硕果”,也让作为首批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的水背村成功再次“出圈”。

  乡村的特色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宝贵资源,也是乡村文旅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2021年7月起,大坝镇由深圳市城管和综合执法局、深圳市贸促委、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市福田区消委会、河源监狱组团帮扶,工作队立足乡土特有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深挖区域旅游发展潜力,打造“阳明客乡”为主题的文旅景区,逐步形成“吃住玩游购娱研”于一体的文旅产业发展模式,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描绘出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图景。
       擦亮阳明文化“金字招牌”

  沿着水背村老卢屋向里走,可以看到明朝巡检司旧址,虽断壁残垣,饱经岁月,但依然古色古香、韵味十足,与巡检司旧址相隔不远的阳明古井,彼此间仿佛仍在诉说着500年前的沧桑往事。

  水背村是第五批中国传统古村落,拥有古先秦遗址16处,古村落群8处,可谓历史底蕴深厚。如何保护、活化和利用现有丰富的古遗址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是工作队“破题”的关键,而推动国家3A级旅游景区建设,以文塑旅是工作队“破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工作队先后向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河源指挥部和深圳对口帮扶和平工作组申报了专项资金,用于建设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阳明文化研学馆以及导览系统、停车场、标识系统建设。同时,争取组团帮扶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的技术支持,共同成立乡村振兴联合实践基地,计划将数字建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景点重构,并探索云旅游、剧本杀等更加多元精彩的文旅体验,开发数字建筑乡村应用的研学课程,“唤醒”水背村尘封已久的文化资源。

  “这里正在计划修缮,准备做研学馆,已经在做设计图,也有一些企业在洽谈。”在水背村龙聚围,村干部卢春接说,帮扶干部给了村里一个新的发展方向,起到了先行示范的作用,也将推动水背村实现更好地发展。
       传统村落焕发新活力

  “这里有采摘园和亲子乐园,带小朋友来玩,还是蛮好的。”周末,家住和平县城的卢女士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家人到水背村古树缘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采摘桑葚。

  近年来,古树缘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园在各级党委政府、深圳对口帮扶和平工作组以及工作队的关心支持下,实行“村集体+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集中流转闲置土地680亩,发展以百香果种植为主导,融合农业生产、特色餐饮、休闲观光、亲子游乐等多种业态,建设集观光花海、农事体验、水果采摘、儿童游乐、研学旅行综合实践、净心垂钓、登山运动于一体的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园。

  工作队在水背村原有产业的基础上鼓励企业拓宽经营项目,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古树缘的路灯、柏油路、游玩项目等,我们都积极参与帮扶,百香果也是深圳市消费帮扶百强产品。”钟晓峰说。

  钟晓峰表示,接下来,水背村将引进民宿、餐饮、咖啡馆等业态,逐步形成“1+6+1”的文旅产业发展模式(1指1个王阳明IP,6指吃住玩游购娱6要素,第二个1指一系列研学培训课程),吸引更多游客来游玩,让乡村旅游成为水背村新的经济增长点。

附件下载:
相关法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