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田林县乡村发生了许多变化,城乡面貌的变美,比比皆是。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田林县以中国电信定点帮扶和深圳市光明区结对帮扶为契机,积极整合中国电信产业链合作伙伴和深圳爱心企业中兴公司、华为公司、深圳瀛策公司的相关资源,开发了具有田林县特色的“数字乡村”平台,不断丰富数字乡村功能应用,助力田林县数字乡村建设,积极构建综合信息服务新体系,乡村的变“数”真美!
办事在“网”
“申报以奖代补的村民,请把表格填写后发回来。”
“这是享受养老金的名单,资金已经发到账户,如果未收到请反馈。”
潞城瑶族乡丰防村村民委主任助理、来自自治区纪委监委的选调生韦沫说,村里有一个“数字乡村小程序”,包括村民中心、村务监督、用户中心等三个版块。从今年3月投入使用以来,累计访问量超过3.5万次。村民在小程序里随时可以看到政策、福利、产业等村里情况的信息,通过点赞、评论等方式沟通。
以前村里人要办理政务方面的事,先到村部找村干开证明或盖章,然后到10多公里外的乡政府或县直有关部门办理,拍个身份证照最少也花两天,给群众“办事”带来不便。现在,很多村里政务的事,可以在网上直接办理。开通了银行卡服务平台,用一个手机能够“一网通办”,随时取钱,转钱。
现在全县建立“数字乡村”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设置智慧党建、村务管理、平安乡村等11个功能模块,在部分村建设“云平台”,安装大喇叭系统,触摸查询一体机等设备,1382项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2021年以来,县、乡、村累计通过电子政务一体化平台和“数字乡村”综合信息服务云平台实现网上办理各类审批事项21.2万件。
种养在“线”
丰防村数字乡村助推乡村治理 县大数据服务中心供图种养“慢直播”“蔬菜生长过程还能看得见,真神奇!”在利周瑶族乡爱善村现代农业庄园,村民们可以看葡萄生产“慢直播”,让种了一辈子的村民大开眼界。
葡萄园区是2020年粤桂协作帮扶项目,种植“阳光玫瑰”葡萄50亩,在温室大棚里安装摄像头,全程录制作物生产过程。依托5G基站、气象站和大棚自动化控制、环境监测、视频监控等设备,通过数字乡村平台可实现庄园数据一张图、设备自动化控制、日常农事管理等功能,实现了农业大数据智能分析、农事管理、产品溯源、自动化控制、云监控等功能在农业生产中的集成应用,对种植的农产品搭建追溯体系,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通过“一物一码”技术,实现农产品加工、包装仓储、渠道物流、终端销售、真伪查询、数据分析、脱贫户信息关联等产品全生命周期信息记录追溯管理。
“现在没有文化,真的连种养都不会了。”当了10多年村支书的姚志华老支书,现在担任公司的负责人,每天带领10多位村民,陪同广东来的技术员种植葡萄,看到了很多新鲜事,学到不少新技术。传统的种养方式,在乡村如“月亮的脸在悄悄改变”,科学种养,生态发展方兴未艾。
利周瑶族乡爱善村现代农业庄园俯瞰景销售在“线”在潞城瑶族乡渭祥村有一位“网红人”,用一个手机拍抖音,村里的八角就有老板上门订购。仅广东一家电商推介,今年就销售八渡笋10万元、姬松茸10万元、生姜100万元、木耳5万元、大米10万元、芒果100万元。电商缓解了2021年底的生姜滞销,成为特色农产品外销的出路。
在百花寨异地安置点——乐安社区,有一家电商店面,负责推销土特产品到外地。在风洞村,又有一家电商店面,负责推销芒果等大宗产品。97个电商服务站点对全县165个行政村,电商覆盖率58.79%。在各村屯已建设有电商物流服务站点83个,开通微信公众号、抖音、腾讯短视频等渠道,能在网易,搜狐,新浪,财经头条,当代广西网、央广、中国报道网、商务厅官网等省内外10余个平台发布信息。
在乐里镇新宁村的芒果基地,农户的果“皇帝女儿不愁嫁”。他们收了果,在果园里打包,有快递车过来收货。线上销售,订单一到就发货。
管理有“数”
“1号桶垃圾已满,请尽快处理。”在百花寨村部,电脑画面可以看到村里的环境卫生情况,哪里需要怎么处理,电脑系统都有提示。
全县14个乡镇实现千兆到户光网覆盖,169个村(社区)通光纤并完成4G覆盖,累计安装治安摄像头9418个,建设169个村级视讯系统和综治视联网建设,实现人防、物防、技防“四合一”。全县市域社会治理“人房事物情”等基础信息采集累计达23万条。在乐里镇百花寨村建设人居环境平台,安装使用16套垃圾满溢监测、1套污水监测、12套人员和车辆定位、30个视频监控,实现垃圾、污水远程监测。
在数字化监督管理下,村民提高了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乡村环境卫生优良,社会治安良好,人民安居乐业。(来源:粤桂协作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