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11440300MB2C9278X5/2021-00348 分类:
发布机构: 深圳市扶贫协作和合作交流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1-04-30
名称: 深圳消费帮扶:一次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实践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4-30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深圳消费帮扶:一次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实践

发布日期:2021-04-30  浏览次数:-

  凌晨时分,广西都安“瑶山牛”基地进入最忙时刻,现宰牛肉被分解成50多个部位,发车运往深圳34家专卖店。

  7个小时后,家住宝安的李阿姨赶到“瑶山牛”专卖店排队,抢购第一批牛肉,因为“口感好,价格好,牛肉不同部位有不同做法。”

  对牛肉尤其挑剔的广东人,为什么觉得瑶山牛“真香”?因为它们是村民领养,经专业基地养殖、加工,全流程符合深圳标准“圳品”。而物美价好牛肉的背后还帮助了8万名村民脱贫。

  全国巩固脱贫攻坚、推进帮扶合作大局下,从“圳品”热销商超,到“圳帮扶”小程序线上爆卖,从“码”上支付数字人民币,到手机下单无人专柜,从主动公开消费帮扶线上线下专馆、专区、专柜,到主动公开多条线路的消费帮扶投诉监督电话,深圳消费帮扶“打开方式”日日翻新。

  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到,深圳坚持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为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作出深圳贡献。振奋人心的“帮扶答卷”中,深圳消费帮扶无疑是精彩一笔,仅去年,深圳就采购销售了107亿元扶贫产品,带动20万贫困人口增收。

  过去,帮扶工作多以行政手段介入为主,帮扶产品“不市场”,产品供应“不通畅”、帮扶模式“不长久”等痛点难解。而深圳消费帮扶着眼可持续模式,通过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格局,打通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从而实现好产品、好价钱、好渠道、好机制的“四个好”。

微信图片_20210430164252.png

  新疆喀什等地,深企百果园联合农业公司开辟千亩农业基地,这里产出的“沙漠王子密瓜”热销市场。

  过去6年,965余款贫困县水果通过百果园公司销售,扶贫基地“爆款”频生。“在产业基地,我们联合生态公司助力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队伍,带动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等经营实体,帮助上万户贫困家庭脱贫。”百果园集团扶贫办副主任杨茜说。

  俯瞰深圳,这座城市处于内外循环交汇的重要位置,这里人口超过2200万,每天大约要吃掉7300吨蔬菜、2300吨水果和4200吨肉类。消费帮扶,一头连着对口地区巨大资源,一头连着粤港澳大湾区市场,多地共赢。

  过去,帮扶产品的痛点是产量不高、质量不一、价格偏贵。深圳将突破点放在源头上,培育“好产业”,打造供深基地,“深圳标准”进山,解锁产业链堵点。

  在中国芒果之乡——广西田阳,深圳打造千亩“圳品”芒果基地,统一质量标准、加工要求、包装标志、品牌销售,让百色芒果卖进深圳华润万家超市。

  产业基地规模生产、标准化输出并完善加工仓储配套化,有效推动农产品产业链向高端、高价值延伸。深圳产出百色芒果、大化七百弄鸡、田阳小番茄、环江沃柑、巴马香米等一批知名产品。未来两年,深圳计划将供深基地增加到30个。

  “深圳通过构建指导性标准体系,弥补广西农产品缺乏相应标准的短板,进一步提高广西农产品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水平。”广东省第二扶贫协作工作组组长邝兵说。

  回望深圳的产业优势,从传统玛丝菲尔高端女装、飞亚达手表,到新兴领域大疆无人机、比亚迪汽车,“深圳品牌”是产品价值跃升关键。

  品牌思维同样根植在消费扶贫中。深圳以科技搭台、品牌塑造、特色培育,提升扶贫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让帮扶产品卖出“好价格”。

  深圳打造了“圳品”“特色产品”的多层次品牌架构。“圳品”是深圳市政府一套高品质、高标准的供深食品标准体系,融合国家标准与香港标准。目前深圳认证56个帮扶地区“圳品”,经市场验证,平均销售量提高30%。

  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圳品之外,一大批乡村特色品牌正在崛起。比如河源灵江村的“棠棠一只鸡”盐焗鸡,成为河源首批供港产品,紫金养猪产业从包销带货、贴牌、自有品牌“三级跳”,让贫困户变成脱贫户“首富”……

  科技赋能,让深圳帮扶产品实现更高层次价值跃升。在新疆,正在实施的“海水稻国家生态粮仓”计划,可以让高盐碱地种植水稻。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记磙告诉记者,种植海水稻3到5年后,中、重度盐碱地可以改良为可供一般农作物生长的良田。“这种具耐盐碱、抗病虫害、抗倒伏等优良性状的水稻成为中国粮食增产的新希望。”

  用科学知识托起乡村振兴,托起现代化的中国。深圳从打造牦牛改良、海水稻等科技品牌,到试行区块链技术对农产品安全溯源,科技正为消费扶贫带来全新想象力。

  4月29日下午,深圳鸿济生态农业总经理郝文辉收到第一笔数字人民币支付订单,一位市民在扶贫专柜“码”上支付。随着五一临近,鸿济生态运营的近千个小柜子将迎来销售高峰。

  在帮扶产品销售渠道的搭建上,深圳正在进行消费场景重构,以及数字化渠道探索,极尽所能拓展销售供应网络。

  数字化销售模式,体现在线上和线下的结合上。在线下,深圳海吉星农批市场内坐落着全国最大的市级消费扶贫中心,“1+10”市、区消费扶贫中心和消费帮扶专区、专柜也全面铺开,销售260余款具备竞争力的重点帮扶产品;在线上,“圳帮扶”“深圳采购扶贫馆”“电商联盟”等平台全面架构,部分平台接入数字人民币支付。

  “凡是能够方便市民的、市民接受、喜欢的新销售方式,我们都想打进去。”深圳一位扶贫干部说。

  深圳还对消费帮扶的场景进行延伸,全市设立42个专馆、47个专区和1800多台专柜。占地不到1平方米的无人零售柜,遍布深圳公园、交通场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每台专柜日售几十元到上千元、甚至更多帮扶产品,尤其在接入社区后,专柜产品可以从快消品赛道向生鲜赛道拓展,打通了消费帮扶“最后一公里”。

  政府和企业合力,深圳还发动千余家预算单位以不低于30%的预留预算额度定向采购扶贫产品,平安集团等50余家企业“以购代捐”认购农产品金额5.4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深圳上线消费帮扶大数据管理平台,数据可视、数据管理,数据化管理思维的转变,助力消费扶贫提质提效,目前已有1300多户用户注册,及时录入采购和销售的帮扶产品。

  消费帮扶的“特区实践”中,考验城市智慧,更彰显城市担当。作为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深圳始终把“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用心用情投入扶贫事业,“扶贫不图名、实干见真情”。

微信图片_20210430164358.png

  深圳市委党校副院长谭刚认为,脱贫攻坚决胜阶段,深圳推进全方位全要素精准帮扶,突出表现出“四个前所未有”,帮扶地区之多前所未有,全域动员之广前所未有,资金投入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创新帮扶模式之多前所未有。

  谭刚说,深圳帮扶工作有内生化特点,深圳很早就将帮扶工作转化成跟深圳自身发展紧密结合的方式。消费扶贫就是内生性的一个突出表现,深圳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建设农产品供深基地,开展“圳品”认证,线下打造“1+10”市区两级消费扶贫中心,线上打造“圳扶贫”等创新探索,有力推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实现更好内循环。

  “深圳坚决扛起先富带动后富的重责大任,彰显了强大的政治担当力;真情实意投入对口帮扶,彰显了强大的情怀驱动力;始终高扬特区精神气质,彰显了强大的观念引领力。”谭刚说,“深圳是中国帮扶版图上的一个典型城市。”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之年,深圳3月发布《深圳市2021 年实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在全国最早提出保持政府消费帮扶采购比例高于30%的力度不降、全面拓展“三专”建设和采购等十条措施。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十四五”起步之年,深圳以先行示范的标准推进帮扶工作,在新起点上连续奋进,改革突破、机制引领、自加压力、目标清晰,正在激发更加澎湃的动力和能量。(来源:南方+)